课程大纲
第 一 章 时代背景
1.1时代背景
1.2课程组织结构
第 二 章 网络空间和网络空间安全
2.1网络空间的定义
2.2网络空间领域的重点问题和网络空间的分层
2.3网络空间安全的定义
2.3.1.物理层安全
2.3.2.系统层安全
2.3.3.网络层安全
2.3.4.数据层安全
2.3.5.网络空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延伸
2.4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定义
2.4.1.基本概念
2.4.2.习近平网络空间安全治理观
2.5网络空间主权
2.5.1.我国网络空间主权主张
2.5.2.其他国家的理解
2.6小结
第 三 章 国内外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现状
3.1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溯源和ICANN
3.1.1.互联网治理
3.1.2.狭义上的互联网治理内容
3.1.3. ICANN互联网治理框架
3.2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相关国际组织
3.2.1.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
3.2.2.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WGIG
3.2.3.互联网治理论坛IGF
3.2.4.其他相关国际组织
3.3各国网络空间治理的信息管理制度和治理方法
3.3.1.美国
3.3.2.德国
3.3.3.法国
3.3.4.加拿大
3.3.5.新加坡
3.3.6.韩国
3.4大众对社会舆论的常见误区
3.4.1.舆论、网络舆论、社会舆论基本定义
3.4.2.网络舆论与社会舆论的相互关系
3.4.3.把大众传媒的言论等同于社会舆论
3.4.4.把民意等同于社会舆论
3.4.5.把众意或公意等同于社会舆论
3.5危机舆情应对处置
3.5.1.危机舆情处理CPS空间框架模型
3.5.2.我国政府部门危机舆情应对的组织结构
3.5.3.我国政府部门危机舆情应对的工作流程
第 四 章 网络空间现有国际规则和对我国的启示
4.1背景
4.2当前网络空间国际立法的阻碍因素
4.3网络空间现有规则管制的技术标准和主要范围
4.3.1.技术标准
4.3.2.网络犯罪
4.3.3.网络战
4.3.4.数据保护
4.3.5.网络空间主权
4.4我国主要参与制定的网络空间领域国际规则
4.4.1.《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
4.4.2.《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
4.5我国推动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结构
4.6中国互联网治理现状
4.6.1.互联网治理的重要性
4.6.2.我国互联网治理存在的问题
4.7国外互联网治理情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4.8完善我国互联网治理的建议
4.8.1.体制结构方面
4.8.2.立法方面
4.8.3.监管方面
4.9具体操作建议
4.9.1.网络安全法需要加强的地方
4.9.2.个人信息保护法需要加强的地方
4.9.3.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法需要加强的地方
4.9.4.电子商务法需要加强的地方
4.9.5.电子政务法需要加强的地方
4.9.6.电信法需要加强和做的地方
第 五 章 网络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
5.1舆情信息采集技术分类及前沿成果
5.1.1.采集内容
5.1.2.采集来源
5.1.3.采集方式
5.2舆情信息分词技术分类及前沿成果
5.3舆情信息预警技术分类及前沿成果
5.3.1.舆情信息预警的含义
5.3.2.舆情预警模块的分类
5.3.3.舆情预警技术分类
第 六 章 网络信息倾向性判别技术
6.1不同网络文本特点简述及朴素算法推荐
6.2文本倾向性分析方法分类
6.3基于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
6.4基于多维情感模型的分类方法
第 七 章 文本信息传播效果评估方法
7.1承载信息的网络结构
7.2网络结构度量方法
7.2.1.静态结构度量方法
7.2.2.动态结构度量方法
7.3网络社团的定义
7.4网络社团结构划分算法
7.5网络文本信息传播评估策略与方法
7.5.1.网络中心性度量
7.5.2.网络社团结构对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
7.5.3.网络信息传播最大化评估方法
第 八 章 文本信息传播效果提升方法
8.1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
8.2网络信息传播效果的相关提升模型
8.2.1.信息传播网络的矩阵参数模型
8.2.2.网络信息传播模型
8.3网络信息传播效果提升策略分类
8.3.1.传播品牌的制定
8.3.2.传播平台载体的建设
8.3.3.传播内容的建设
8.3.4.传播渠道的建设
8.4网络信息传播效果提升评估理论
8.5网络信息传播效果提升评测指标
8.5.1.信息传播覆盖指标
8.5.2.信息在时间上的分布
8.5.3.信息在空间上的分布
8.5.4.网络信息传播效果评测指标体系
第 九 章 文本信息传播效果阻断方法
9.1虚假信息和谣言的定义
9.2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危害
9.3当前我国重大事件的网络信息应对模式
9.4网络信息传播效果的相关阻断模型
9.4.1.虚假及负面信息的基本传播特点
9.4.2.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信息阻断
9.4.3.基于网络信息主题识别的阻断
9.5文本信息传播阻断的操作策略
9.5.1.建立网络虚假信息的前馈控制机制
9.5.2.强化政府的谣言阻断能力
9.5.3.增强媒体的谣言阻断功能
9.6文本信息传播阻断的效果评测
9.7网络不良信息识别
9.7.1.网络不良信息的定义和类型
9.7.2.文本类不良信息的识别
9.7.3.图片类不良信息的识别
9.7.4.视频类不良信息的识别
9.7.5.音频类不良信息的识别
第 十 章 我国在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博弈
10.1当前网络空间领域国际规则的博弈层面
10.2当前网络空间国际立法的分层化思想
10.3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顶层设计
10.4我国主要国际平台的合作情况
10.5中美博弈的主要分歧点
10.5.1.美国网络空间安全协调和管理机构的发展与变革
10.5.2.博弈点
10.5.3.我国国际合作治理模式的启示
第 十一 章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