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贞礼教授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室 主任 “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学者 课程背景: 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对2024年的工作做出了部署,阐明了施政方略,回应了各方关切。《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府施政的纲领性文件,经过全国人代会审议通过具有法定效力。如何了解报告起草的相关情况及特点、读懂报告里的工作要点与未来机遇,对学习贯彻落实“两会”精神非常关键,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课程大纲 一、报告起草的逻辑要义与多个新特点 2023年是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报告》起草工作指明方向和提供根本遵循。李强总理主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进行讨论,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修改《报告》,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的逻辑要义十分清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报告》的灵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报告》的“纲”与“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贯穿《报告》的主脉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既遵从以往报告的规范惯例,同时也呈现出多个新的特点。 1.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2. 上下贯通、融为一体 3. 实事求是、务实平实 二、十个“新”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消费、新型能源体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新”词,为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添新动能。 1.新质生产力 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新兴产业 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3.新型能源体系 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4.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5.新型基础设施 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是报告提出的重点支持的领域。 6.新型消费 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 7.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报告提出,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8.新型城镇化 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9.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报告提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1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报告提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三、十大看点折射2024年经济新动向 看点一:经济工作方向——高质量发展和稳经济并重 看点二:预期目标——经济和通胀预期目标较为积极 看点三:宏观政策——财政政策有增量部署 看点四:高质量发展——2024年经济工作的首要重点 看点五:稳增长扩内需——投资发力可能更为积极 看点六:深化改革——强调支持民企、统一大市场、财税体制改革 看点七:扩大开放——重点在于扩大吸引外资、放宽准入 看点八:防范风险——继续着力三大领域风险防范,同时强调安全能力建设 看点九:高质量发展更加系统的部署——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绿色发展等 看点十:保障民生——既有着眼当下的就业优先,也有长期领域相关部署 四、结语 整篇《报告》,都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展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好蕴含其中的改革、开放、创新这个大逻辑和保障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整篇《报告》,全面系统、内容丰富;把握好“十”个发展新动能和“十”大经济新动向,对学习贯彻落实“两会”精神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