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金融机构作为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防线,有效履职是防范治理电信诈骗的重要保障,从现有的客户业务关系进行持续的尽职调查,是对现有客户可以采取的尽职调查措施之一,然而面对数以万计的客户量的时候,金融机构面临巨大难题,疫情发生以来,洗钱和恐怖融资犯罪的形式多元化,针对新型的洗钱方式打击难点,提出建议。 课程收益: ——了解金融给的洗钱犯罪的案例并用于实际业务防范工作中。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反洗钱工作人员 课程要点:银行业务-反洗钱系列课程 课程大纲 课程引导:反洗钱在2022年2月央行公布反洗钱处罚信息 思考问题:金融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反洗钱的本质,反洗钱业务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个可选可不选任意揉捻的橡皮泥,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制度措施和技术,层层落实责任作为保证。 第一讲:反洗钱核心政策解读 重点推出:2022年《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交易记录保存办法》与2007年《客户身份识别和交易记录保存办法》新旧条款对比及应用 思考问题:“1号令”中客户尽职调查与客户身份识别的区别?客户尽职调查取代客户身份识别的重要意义? 《1号令》“了解你的客户”提到尽调和业务意愿真实性判断的重要。 案例解析:残疾客户由亲属陪同开户,并要求开通网银,我行核实情况后建议客户不要开通网银,客户亲属大闹网点,报警后,警察建议开户,我们如何应对? 一、尽职调查——金融机构尽职调查的权利在增强,尽职调查的权利地位也在提升。 案例解析:流动人员想开通一类账户,说明不出用途是否可以开通,还是必须开通,或者建议开二类账户? 二、强化尽职调查——合法经营一定合规办理业务。 案例解析:很多的包工头在行里开通账户,用个人账户支付民工工资,一个月几十笔,就是不配合银行调查,或者有些农民工个人客户开户,新注册实名制手机号码。开户完成后离开营业网点将银行卡交接包工头。因当地切实存在包工头先行垫付工资,农民工工资款项下拨后,包工头统一支取归还前期垫款。此类账户如何防范风险? 三、勤勉尽责——金融机构应通过流程控制风险 案例解析:客户对反洗钱业务精通,对答如流,且对银行制度十分了解,主动配合提供证明材料,要求开通网银大额权限。此类客户,如何应对? 解读:《关于做好流动就业群体等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21】245号文),按照人行要求做到“开户便利度不减、风险防控力度不减,优化账户服务要加强、账户管理要加强”与《关于改进个人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及《开户许可证取消》政策的兼并解读及应用。 第二讲:反洗钱案例分析 课程导入:“放管服”引领评级,激发反洗钱监管新动能,为了深化“放管服”理念,确保评级高效高质,充分实现了“评级标准不降、评级内容不减,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模式优化”的工作目标。 1.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中国反洗钱检测数据中心对国际反洗钱监管通报案例分析 案例:中国某银行被美国纽约金融服务局罚款4,25亿元 案例:中国某银行被约翰内斯堡分行被南非中央银行罚款7500万兰特 2.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中国反洗钱检测数据中心对国内反洗钱监管通报案例分析: 案例:银行违反多项反洗钱规定受到处罚? 案例:银行从业人员泄密受到反洗钱处罚? 案例:银行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受到反洗钱处罚? 案例:对农信系统开展反洗钱风险评估? 案例: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反洗钱业务监管走访? 3.近年来国内洗钱犯罪案例分析: 案例:安徽“e”租宝集资诈骗洗钱案例 案例:贵州都匀“12.29”特大电信诈骗案例 案例:湖南张家界市“1.8”特大跨国网络赌博洗钱案例 案例:广西北海市“10.16”特大网络传销洗钱案 案例启发:贪污贿赂洗钱案例的特征分析 第三讲:反洗钱金融机构工作交流及探讨 探讨问题一:银行机构二维码收单业务风险初试 ——二维码收单业务是各银行机构近两年推出的新业务,二维码收单业务的管理制度,没有制定针对二维码收单业务的管理制度,市场准入低,二维码收单制度涵盖不全面,此类客户,因对探讨措施? 探讨问题二:利用空壳告公司账户洗钱风险及防范政策 ——近年来,随着企业工商注册的简易化,大量空壳公司通过代理人或中介公司集中批量开立单位结算账户,开户时间,开户网点集中,被代理公司注册信息类同,开户后短暂休眠等原因,此类客户,应对探讨措施? 探讨问题三:“第四方支付平台”操控收款码洗钱风险予以关注 ——2019年6月,浙江省温州一起特大赌博案,此案牵出了一种新型作案手法,通过收购和运作收款码为非法赌博网站结算赌资案,模糊的资金交易,快速结算并掩盖资金性质,此类客户,应对探讨措施? 探讨问题四:反洗钱义务机构客户风险等级泄露应引起关注 ——客户风险等级分类成果运用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有利于防范业务风险的同时,也存在泄露客户洗钱风险等级信息的隐患,客户风险等级我们应该如何应用呢? 第四讲:客户身份识别制度解析 课程导入:在FATF文件和今年监管文件中“了解你的客户”“客户尽职调查”出现的频率最高,例如2017年5月19日《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反洗钱法》、2014年12月30日发布的《保险机构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及客户分类管理指引》(保监发【2014】110号)等文件 一、开户环节尽职调查 1.实践中不法行为常用的虚构身份的方式获得洗钱 1)冒用他人身份注册企业 2)冒用他人的营业执照 3)在形式上执行业务人员与实际控制人不一致 4)直接买卖营业执照 5)以买卖、盗窃、诈骗等非法形式获取自然人的身份信息户注册支付账户 6)直接为找身份证件申请业务 7)买卖银行账户、支付账户 本段总结:客户尽职调查的有效原则:实际的金融业务中,要确保对客户的有效追溯,关键点:准确查明行为人的真实身份。 2.客户尽职调查——身份识别的几个步骤业务中我们依据文件? 询问--核对--查验--记录--留存 总结:核对的关键点是“人证对比”,记录的关键点在于基本信息的规范。 3.尽职调查的对象 重点:身份识别项目列表---讲师自主研发(基于尽职调查最新文件列举,金融机构应当做的必须做的尽职调查的事项) 二、尽职调查业务的有效依据 解读: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 》中关键点及业务实际应用应对措施 三、尽职调查业务中对公开户的识别点解析 依据:《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的通知》开户尽职调查案件分析点:客户尽职调查的有效原则:实际的金融业务中,要确保对客户的有效追溯,关键点:准确查明行为人的真实身份。 场景一:对公开户业务审核中最近高发案例及破译办法: 1)在形式上执行业务人员与实际控制人不一致 2)直接买卖营业执照 场景二:对公业务环节中我们必须做的:询问--核对--查验--记录--留存 1)对公业务中我们如何审核营业执照及对我们反洗钱业务中的提示是什么? 2)对公业务中面对面与客户尽职调查中的关键点? 3)对公业务中和客户面对面尽调我们在短时间内如何做,才能保证尽职调查的高质量完成? 4)对公业务中,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认定?(结合2022年《尽调》1号令) 5)对公业务中,高风险客户的一般特点? 6)运用微表情,解读开户客户的心理特征及对我们实际业务的警示? 7)对公业务中,辅助核实中视频核对取证的关键点? 8)运用犯罪心理学,灵活掌握业务中应对客户私密信息核对和附加信息的核对的关键点? 9)个人业务中,辅助核实中视频核对取证的关键点? 场景三:个人业务环节中我们必须做的:询问--核对--查验--记录--留存 1)开户中询问的关键问题? 2)根据犯罪心理学,快速判断开户中客户的预期的目的和实际账户使用目的是否姓相符? 3)实际业务中,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面对身份证件问询话语对反洗钱客户的认定依据? 4)根据微表情,判断客户可疑开户的特点? 5)敲重点:针对疑似虚构身份的风险客户身份识别的技巧:重点解读《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9】85号) 四、尽职调查的几种常见的方法及技巧 ——常用的几种识别方法:面对面识别、委托识别、远程身份识别。 敲重点:针对疑似虚构身份的风险客户身份识别的技巧:重点解读《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9】85号) 五、客户身份持续识别、重新识别 1.实际业务中持续识别适用的情形(对客户基本信息的定期审核、非面对面办理业务、客户出现金额较大业务或者高频业务、保险合同赔付、特约商户定期检查) 2.实际业务中重新识别适用的情形 3.客户身份资料更新的处理 第五讲:如何识别可疑交易 实务问题:实际业务中能不能不分析直接提交可疑报告? 实务问题:分析可疑交易,就是分析资金交易活动符合异常标准的第几项吗? 实务难题:分析可疑交易,就是对账户交易进行分析吗? 实务难题:如何分析实际交易行为?(反洗钱业务--难点一) 实务难题:如何利用其他信息资源搜索客户信息? 引导业务操作:搜索引擎可以查找客户的公开信息如何应用到实际业务中?(三步走方法) 引导业务操作:手机归属查询可以找到客户信息如何应用到实际业务中去? 引导业务操作:IP地址查询可以找到客户信息如何应用到实际业务中去? 引导业务操作:企业工商登记信息查询可以找到企业信息如何应用到业务实际操作中去? 引导业务操作:问题查询或论坛交流可以找到企业信息如何应用到业务实际操作中去? 实务难题:如何分析个人账户的开户资料? 实务难题:如何分析单位账户的开户资料? 实务难题:分析交易记录方法? 实物难题:可疑交易分析判断与可疑交易报告的提交? 第六讲:反洗钱——电信诈骗和常见洗钱案例解析 引言解惑:电信诈骗是怎么回事? ——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案例解析:2022年新型诈骗洗钱活动 宏观:诈骗洗钱的总体形势 应用案例一:上海潘某民等4人金融诈骗洗钱案 应用案例二:四川杨某明等人金融诈骗洗钱案 应用案例三:北京胡某团伙贷款诈骗洗钱案 应用案例四:福建福州“5.25”系列跨境电话诈骗洗钱案 场景一:对公电信诈骗的防范与对策 ——对公业务中,电信诈骗涉及的企业特点? ——对公业务中,账户涉案的高发地有哪些? ——金融机构防范对公账户电信诈骗的对策? 1.利用大数据构建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 2.严格控制受理环节审查制度,有效防范开户风险 3.加强开户环节核查、完善账户存续管理工作 场景二:个人电信诈骗的防范与对策 1.刷单类诈骗 2.网络贷款类诈骗 3.冒充客服类诈骗 4.个人Ⅱ类、Ⅲ类银行结算账户洗钱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第七讲:金融机构要关注以下洗钱的风险案例方向 风险讨论:FATF发布的最新与新冠肺炎相关的洗钱和恐怖风险 风险讨论:利用话费充值进行赌博洗钱风险 风险讨论:网络支付反洗钱问题 总结:反洗钱业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业务分析模式,是上游犯罪和下游犯罪的金融业务结合体系犯罪的共同体,在我国现有的金融排查手段中,要靠全员的同心协力,才能打赢反洗钱业务的一场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