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企业家精神》
【课程背景】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物质需求日益充足,到处都充满惟利是图、追求名利、无限享乐的引诱下,众多员工的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扭曲,他们陷入价值困惑。由此,他们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昔日的激情,更没有了支撑自己的坚定的信念,使得他们不知如何度日,不知为何而生,不知该做何事......更可惜的是他们对真理和金钱的取舍颠倒,对做人标准模糊不清,对个人目标茫然不知,感觉到了空虚,生活没有一点情趣和品味,生命没有一点光泽。
关于人生有四句话:㈠、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㈡、人生没有重来;㈢、如果找到人生的精神家园,就离幸福不远了;㈣、圆满人生,经历四个阶段——1、谋生;2、事业;3、艺术哲学;4、宗教。
如何秉承圆满人生的“王道”?如何找到生存发展的“新驱动”?如何进入人生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认知周遭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对于心智模式来讲,只有更“自觉”,才能更“自信”。该课程辅导我们将心智模式摊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这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而言,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心智的营养,为我们点亮了一盏人生价值观的明灯!
儒家讲求——“中庸”,道家讲求——“太极”,佛家讲求——“因果”,医家讲求——“五行”,易家讲求——“天地人和”。这些都是世界精神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和头脑之中,在“以人为本”的企业基本经营理念之下,必将焕发崭新的、强劲的生机。
【培训目的】
将国学故事化﹑通俗化、案例化,与现代社会实际相结合, 以心理需求和心理疏导为重点,授业解惑,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注重趣味性和煽情效果。让员工在国学的分享中获取经验知识和生命智慧,接受文明的熏陶,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文明行为、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
【培训时间】
1-2天,根据情况,重点选讲其中一部分内容。
【培训大纲】
内容:以儒家文化为主题,涉及周易、佛家、道家、中医等哲学思想。
【主讲导师】
倪可
【课程内容】
导入:
孔子四次问道老子:
道与乾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易经》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周易•系辞下。
《蒙•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蒙•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一)儒家文化是国学的核心
1,儒家智慧解决人生五大问题
(1)个人能力修养提升
(2)家庭和谐幸福构建
(3)社会人际交往健康
(4)事业成长永续辉煌
(5)领导艺术内圣外王
(1)个人能力修养提升
(2)家庭和谐幸福构建
(3)社会人际交往健康
(4)事业成长永续辉煌
(5)领导艺术内圣外王
2,儒家文化的作用
通过十大核心理念传播
(1)道德:道重客观规律;德重主观感受,为官之道,为政以德。
(2)仁义:君仁臣义,文化认同温暖了制度的冰冷;上下有序,构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关系。
(3)孝悌: 仁之实,事亲,义之实,从兄;孝悌,原来就是仁义的根源。
(4)忠恕:尽心尽力就是“忠”,换位思考就是“恕”。德是把好处让别人得到,恕是对别人的错误能体谅宽容。
(5)诚信:只有真诚发源于内,才能信约履行于外。今天的社会过度强调信,其实内心愿意才是守约的前提。
(6)学习:“学”是汲取知识,“习”是运用知识。学而时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让专业知识常识化才有用,习以为常。
(7)志气:“志”是目标,“气”是动力;孔子论立志,孟子说养气。有志气,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原动力。
(8)礼乐:礼以节人,“礼”是对外正言行;乐以和情,“乐”是对内调心性。“礼”为秩序,“乐”为和谐。
(9)中庸:中庸,将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未来的最高智慧之一。它强调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无过无不及,是恰好、是适度、是科学发展观。
(10)知行:知是行之始,行乃知之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 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传统文化进企业
1,构建企业精神家园
企业:“企”:人,止也。企图:愿景。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非轻财而重德,乃先德而后财。(《大学》
通过十大核心理念传播
(1)道德:道重客观规律;德重主观感受,为官之道,为政以德。
(2)仁义:君仁臣义,文化认同温暖了制度的冰冷;上下有序,构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关系。
(3)孝悌: 仁之实,事亲,义之实,从兄;孝悌,原来就是仁义的根源。
(4)忠恕:尽心尽力就是“忠”,换位思考就是“恕”。德是把好处让别人得到,恕是对别人的错误能体谅宽容。
(5)诚信:只有真诚发源于内,才能信约履行于外。今天的社会过度强调信,其实内心愿意才是守约的前提。
(6)学习:“学”是汲取知识,“习”是运用知识。学而时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让专业知识常识化才有用,习以为常。
(7)志气:“志”是目标,“气”是动力;孔子论立志,孟子说养气。有志气,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原动力。
(8)礼乐:礼以节人,“礼”是对外正言行;乐以和情,“乐”是对内调心性。“礼”为秩序,“乐”为和谐。
(9)中庸:中庸,将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未来的最高智慧之一。它强调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无过无不及,是恰好、是适度、是科学发展观。
(10)知行:知是行之始,行乃知之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 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传统文化进企业
1,构建企业精神家园
企业:“企”:人,止也。企图:愿景。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非轻财而重德,乃先德而后财。(《大学》
2,企业文化是企业(形)的灵魂(神)。
世间万物,先有形立而后有精神之立。形为神之体,神为形之用,只有体用双全,方能神形兼备,事业乃可大可久,德泽天下。企业文化,对内自律高效,增加凝聚力;对外树立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孔子答季康子问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曰:“临之以庄,则敬; 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三)四书经典精神
《大学》理想蓝图。《中庸》和谐之路。
《论语》经典精神。《孟子》儒士文化。
1,大学是成功学
孔子答季康子问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曰:“临之以庄,则敬; 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三)四书经典精神
《大学》理想蓝图。《中庸》和谐之路。
《论语》经典精神。《孟子》儒士文化。
1,大学是成功学
《大学》理想蓝图
大学是大人之学,是君子切磋琢磨,终别于宵小的修养境界;
大学是大学问,是人基于学习,转变观念,通过言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升华;
大学是成功学,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目标确定,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具体落实;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到“知止有定,静安虑得”的成功,大学之道是幸福人生的成功大道,是美好生活的理想蓝图!
儒家成功学五大要素:“诚、志、气、道、行”。
以诚为本,心正为要,修身为门,齐家为用,治国有道,和谐社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是大人之学,是君子切磋琢磨,终别于宵小的修养境界;
大学是大学问,是人基于学习,转变观念,通过言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升华;
大学是成功学,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目标确定,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具体落实;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到“知止有定,静安虑得”的成功,大学之道是幸福人生的成功大道,是美好生活的理想蓝图!
儒家成功学五大要素:“诚、志、气、道、行”。
以诚为本,心正为要,修身为门,齐家为用,治国有道,和谐社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2,中庸之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大道。
《中庸》和谐之路
何谓中庸?
中庸即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不偏不易,戒过勉不及。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
中庸的现代哲学阐释即为“度”——适度。
中庸的最高境界是“中和”,致中于和,就是天下的“达道”。唯天下之至诚,为能达到协和阴阳的中庸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庸之道,就是融合儒道、化育万物的“第三条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之路。道是规律,原则,形而上的,需要从感性认识抽象到理性。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 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 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论语》《孟子》所言,就是这人生之路的 “交通法规”。
何谓中庸?
中庸即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不偏不易,戒过勉不及。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
中庸的现代哲学阐释即为“度”——适度。
中庸的最高境界是“中和”,致中于和,就是天下的“达道”。唯天下之至诚,为能达到协和阴阳的中庸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庸之道,就是融合儒道、化育万物的“第三条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之路。道是规律,原则,形而上的,需要从感性认识抽象到理性。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 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 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论语》《孟子》所言,就是这人生之路的 “交通法规”。
5,《五经》思维模式
《周易》哲学思维:变化简易与进取精神。
《尚书》政治思维:书以道事与尊者叮咛。
《诗经》艺术思维:《诗》言志与兴于诗。
《礼记》社会思维:礼的行为本质与价值。
《春秋》历史思维:春秋微言及史实意义。
德
德者,得也。
以道得之谓之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道与德
道德(得)关系: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功。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忠诚
为君分忧 为君得人 推功揽过 有犯无隐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大学之道:修、齐、治、平
《周易》哲学思维:变化简易与进取精神。
《尚书》政治思维:书以道事与尊者叮咛。
《诗经》艺术思维:《诗》言志与兴于诗。
《礼记》社会思维:礼的行为本质与价值。
《春秋》历史思维:春秋微言及史实意义。
德
德者,得也。
以道得之谓之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道与德
道德(得)关系: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功。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忠诚
为君分忧 为君得人 推功揽过 有犯无隐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大学之道:修、齐、治、平
(三)传统文化的践行
四大名著的形象演绎
1,《西游记》是中国式的成功学全书,
体现正心诚意励志笃行的成功之路。
体现正心诚意励志笃行的成功之路。
《西游记》成功启示录
四大名著中,唯独《西游记》西天取经终成正果,是大团圆、大胜利的结局,皆大欢喜,其价值意义别有味道。
全书总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心态问题,是讲如何“诚意、正心”,修炼一个人的心性直至成功的问题。
,2,《红楼梦》 演绎的是家运的兴衰,
是身不修不可齐其家的经典案例。
四大名著中,唯独《西游记》西天取经终成正果,是大团圆、大胜利的结局,皆大欢喜,其价值意义别有味道。
全书总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心态问题,是讲如何“诚意、正心”,修炼一个人的心性直至成功的问题。
,2,《红楼梦》 演绎的是家运的兴衰,
是身不修不可齐其家的经典案例。
《红楼梦》
贾宝玉——假宝玉 荣国府、宁国府——贾(假)府
甄士隐——真事隐 贾雨村——假语村
贾母——假母 贾政——假正经
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的经典案例。
贾宝玉——假宝玉 荣国府、宁国府——贾(假)府
甄士隐——真事隐 贾雨村——假语村
贾母——假母 贾政——假正经
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的经典案例。
3,《水浒传》 传述的是英雄的末路,
体现着舍生取义的社会人生价值。
体现着舍生取义的社会人生价值。
《水浒传》
主题:忠义。宋江——忠武松——义
现代武侠文化——变化着不同的道具,演绎着相同的主题。
宋江是身在草莽,心在朝廷。宋江是儒家文化熏陶出的典型的士的形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4,《三国演义》演绎的是历史的沧桑,
刘备——仁,关羽——义,张飞——勇,诸葛亮——智,赵云、黄忠——忠。
用人物形象对儒家文化的仁义智勇忠孝进行解读。
《三国演义》就这个名称本身而言,实际上就是演的儒家文化中的“义”,《三国演义》开篇就是“桃园结义”,以“义”字开篇,以“义”字作为主题。实际上,它就是在演绎着儒家文化中那些核心的理念“仁义以制天”。
(四)儒家文化的终极
主题:忠义。宋江——忠武松——义
现代武侠文化——变化着不同的道具,演绎着相同的主题。
宋江是身在草莽,心在朝廷。宋江是儒家文化熏陶出的典型的士的形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4,《三国演义》演绎的是历史的沧桑,
刘备——仁,关羽——义,张飞——勇,诸葛亮——智,赵云、黄忠——忠。
用人物形象对儒家文化的仁义智勇忠孝进行解读。
《三国演义》就这个名称本身而言,实际上就是演的儒家文化中的“义”,《三国演义》开篇就是“桃园结义”,以“义”字开篇,以“义”字作为主题。实际上,它就是在演绎着儒家文化中那些核心的理念“仁义以制天”。
(四)儒家文化的终极
佛道儒三教合一: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文》
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
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
纵横应对,小说谘询,阴阳顺天,医流原人,
杂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难精,精者未博。
日月三光,金玉五谷,心身皮肤,鼻口耳目。
为善殊途,咸归於治。曲士偏执,党同排异。
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
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