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并购》课程大纲
第一章 并购基础知识
交易估价
并购的类型
并购的动因
并购的融资方式
并购的专业人员
并购套利
杠杆收购和私人权益市场
公司重组
并购谈判
并购的审批程序
简单形式的并购
股权冻结和少数股东的应对策略
购买资产与购买股票的比较
设计交易结构
承担卖方债务
资产收购的优势
资产出售
买壳上市
控股公司
第2章 并购的历史
第一次并购浪潮,1897-1904年
第二次并购浪潮,1916-1929年
交易估价
并购的类型
并购的动因
并购的融资方式
并购的专业人员
并购套利
杠杆收购和私人权益市场
公司重组
并购谈判
并购的审批程序
简单形式的并购
股权冻结和少数股东的应对策略
购买资产与购买股票的比较
设计交易结构
承担卖方债务
资产收购的优势
资产出售
买壳上市
控股公司
第2章 并购的历史
第一次并购浪潮,1897-1904年
第二次并购浪潮,1916-1929年
第三次并购浪潮,1965-1969年
第四次并购浪潮,1984-1989年
第五次并购浪潮
第3章 并购的战略
企业成长
协同效应
经营协同效应
经营多元化
其他经济动机
收购中的自负假说
其他动机
税务动机
第五次并购浪潮
第3章 并购的战略
企业成长
协同效应
经营协同效应
经营多元化
其他经济动机
收购中的自负假说
其他动机
税务动机
第4章 反收购的措施
管理者堑壕假说与股东权益假说
预防性反收购措施
改变公司的法人注册地
主动的反收购措施
反收购传递的信息
第5章 收购的策略
初步的收购措施
股权收购
公开市场认购与街道清扫
股权收购与公开市场认购相比的优势
套利与并购宣布日前后的价格向下压力
代理权竞争
管理者堑壕假说与股东权益假说
预防性反收购措施
改变公司的法人注册地
主动的反收购措施
反收购传递的信息
第5章 收购的策略
初步的收购措施
股权收购
公开市场认购与街道清扫
股权收购与公开市场认购相比的优势
套利与并购宣布日前后的价格向下压力
代理权竞争
第6章 杠杆收购
杠杆收购的历史演进
公司上市的成本
管理层收购
管理层收购中的利益冲突
杠杆收购的融资
杠杆收购的资本结构
杠杆收购的融资来源
股东从杠杆收购中获得的收益
股东从部门收购中获得的收益
反向杠杆收购
财富转移效应的实证研究
对债权人的保护
第7章 收购和退市业务的融资发展趋势,
包括对冲基金和私人权益基金
收购融资中现金与股票比例的发展趋势
股东的财富效应与支付方式
私人权益市场
对冲基金
私人权益基金和对冲基金的比较
对冲基金和私人权益基金的趋同
收购中的垃圾债券融资
合订融资
证券化和并购融资
第8章 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的历史发展
主要的类型
员工持股计划的特征
杠杆化员工持股计划与非杠杆化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在公司财务领域的运用
员工持股计划股份的投票权
员工持股计划与现金流
投入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估值
员工持股计划的避税资格
员工持股计划的卖方期权
股利支付
员工持股计划与股票的公开发行
员工承担的风险与员工持股计划
证券法与员工持股计划
杠杆化员工持股计划的税收收益
员工持股计划的资产负债表效应
杠杆化员工持股计划的缺陷
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绩效
员工持股计划用于反收购防御
员工持股计划和股东财富
员工持股计划和杠杆收购
公司上市的成本
管理层收购
管理层收购中的利益冲突
杠杆收购的融资
杠杆收购的资本结构
杠杆收购的融资来源
股东从杠杆收购中获得的收益
股东从部门收购中获得的收益
反向杠杆收购
财富转移效应的实证研究
对债权人的保护
第7章 收购和退市业务的融资发展趋势,
包括对冲基金和私人权益基金
收购融资中现金与股票比例的发展趋势
股东的财富效应与支付方式
私人权益市场
对冲基金
私人权益基金和对冲基金的比较
对冲基金和私人权益基金的趋同
收购中的垃圾债券融资
合订融资
证券化和并购融资
第8章 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的历史发展
主要的类型
员工持股计划的特征
杠杆化员工持股计划与非杠杆化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在公司财务领域的运用
员工持股计划股份的投票权
员工持股计划与现金流
投入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估值
员工持股计划的避税资格
员工持股计划的卖方期权
股利支付
员工持股计划与股票的公开发行
员工承担的风险与员工持股计划
证券法与员工持股计划
杠杆化员工持股计划的税收收益
员工持股计划的资产负债表效应
杠杆化员工持股计划的缺陷
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绩效
员工持股计划用于反收购防御
员工持股计划和股东财富
员工持股计划和杠杆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