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天
时间管理与时间规划
课程背景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茫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掩时,他又从遮掩着的手边过去,……"朱自清的一篇《匆匆》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面对时间,人们表现出千奇百态的状况或态度:有的人怨天尤人,老是抱怨时间对他不公平;有的人却能轻松驾驭时间,取得事业成功,实现人生价值。
同样是每天24小时,为什么有的人安排得井然有序,从容自如?而有的人从早忙到晚,废寝忘食,却依然是忙、忙、忙?为什么有的企业成功?有的企业失败?究其原因,效率不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效率的背后却是时间管理和时间规划的差异,体现出时间管理的效能和时间规划的意义及重要。
本课程紧贴企业实际,真诚面对学员,结合自身实践,力求提供各种实用的策略、战术和案例,提供简明扼要的时间管理手册,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同样是每天24小时,为什么有的人安排得井然有序,从容自如?而有的人从早忙到晚,废寝忘食,却依然是忙、忙、忙?为什么有的企业成功?有的企业失败?究其原因,效率不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效率的背后却是时间管理和时间规划的差异,体现出时间管理的效能和时间规划的意义及重要。
本课程紧贴企业实际,真诚面对学员,结合自身实践,力求提供各种实用的策略、战术和案例,提供简明扼要的时间管理手册,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课程特色
o 系统性:时间概念、时间管理概述、时间管理、时间规划、时间管理法则。
o 实战性:简单适用的管理工具与方法,避免复杂费解的理论;丰富的模版、Checklist展示,有助于企业用于具体工作 。
o 互动性:课程中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学员演练,有助于学员理解
o 创新性:引入创新思维理念和系统思考方法进行问题分析,突破思维心态,提升工作效率。
培训收益
o 在今后的工作中减少浪费时间现象,学会正确的时间分配和时间规划并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并培养、养成时间管理的好习惯
o 学会制定SMART的工作目标 ;
o 掌握制定有效工作计划的方法和过程;
o 能够在追求社会公益的前提下,同样要追求自己人生的价值
参加对象
部门经理、部门主管、公司职员、研发人员、文秘等
课程大纲
一、时间管理概述
1. 时间的真谛:
1. 时间的真谛:
1)时间的概念
● 探讨“时间管理”之前,先通过“胡适先生在一次毕业典礼的演讲引入时间概念
2)时间的特性(四项独特性)
● 演练与讨论—银行向您账号拨款8.64万元,怎么花?
3)时间的意义
4)时间的划分
5)时间的运用
6)时间的价值
● 案例分享—
2.对时间管理的认识:
●案例分享:小张的故事
1)时间管理的定义与目的
● 分享案例:
2)时间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
3)第四代时间管理:
●第四代时间管理的要素与核心
4)第五代时间管理
●第五代时间管理的要素与核心
5)完成人生的四大需求与能力
6)自然法则
3.时间管理的心理建设与优先矩阵:
1)心理建设
2)时间管理优先矩阵
●实验:放石头#
4、目标设定与时间管理
1)目标的设定
●案例分享—设定目标
2)目标的分析(我要什么)
二、时间规划
1.时间管理规划
1)时间管理规划的原则与意义
2)时间管理规划的原理与规则
3)时间管理规划系统
2.时间管理的80/20法则
1)决策的必要性
2)帕雷托(PARETO)时间原则
3)运用ABC分析法来设定优先顺序
4)授权的基本原则
三、时间管理的误区
1.工作缺乏计划
1)案例分享--在半世纪前担任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的查尔斯·史瓦
2)产生原因分析
●因过分强调“知难行易”而认为没有必要在行动之前多做思考
●不做计划也能获得实效;
●不了解做计划的好处;
●计划与事实之间极难趋于一致,故对计划丧失信心;
●不知如何做计划。
3)工作缺乏计划产生的恶果
●目标不明确
●没有进行工作归类的习惯
●缺乏做事轻重缓急的顺序
●没有时间分配的原则
2. 组织工作不当
1)职责权限不清,工作内容重复
2)“事必躬亲,亲力而为”
3)沟通不良
4)工作时断时续
案例分享—总经理秘书A的故事(权责不清)
3.时间控制不够
●小组练习:
●案例分享
4.整理整顿不足
●小组练习:
5. 进取意识不强
四、管理时间等于管理自己
1、管理时间=管理自己
案例分享
2、时间管理的步骤
五、妨碍时间管理的观念与时间管理的策略
1、妨碍时间管理的四种观念
2、时间管理的策略
1)时间管理特征:明确的目标,积极的心态,善于自我激励,高度重视时间管理
2)策略:。。。
六、培养时间管理的好习惯
1、时间管理的好习惯
2、时间管理的法则
1)永远保持焦点
2)善用80/20法则
案例分享
说明:
课程前一周内学员务必认真完成某周的《周工作计划表》,课程中会进行分析。
课程前一周内学员务必认真完成某周的《周工作计划表》,课程中会进行分析。
课程总结
1. 课程小结
2. 阅读书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