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百年奋斗壮阔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自信豪迈地站在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课程时长:
0.5-1天(6个小时/天)
课程方式:
讲师授课+精读文稿+研讨交流+视频学习等
课程特点:
专业性:专家研究理论浇铸专业课程
趣味性:学员的带入感强,参与度高
逻辑性:教学形式与党课的深度融合
针对性:根据党建任务调整教学组合
课程收益:
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报告精神
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勇毅前行
对于帮助国际社会及时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最新发展,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认识,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工作举措和实际成效
课程对象
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党员、国企员工
课程大纲:
一、二十大报告的结构与要点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八)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九)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十二)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十三)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十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五)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法”的表述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二)“制定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三)“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四)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五)加强人权法治保障
(六)加强法治保障,维护国家安全
(七)“依法治军”
(八)“坚持依法治港治澳”
三、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
(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三)严格公正司法。
(四)加快建设法治社会。
四、二十大报告亮点: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事业健康发展
(二)“一规划两纲要”为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谋篇布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为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提供了“总抓手”
(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奠定了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基本格局
五、二十大报告亮点:法治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
(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政策依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法治是现代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逻辑内涵
(三)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为法治现代化提供了制度基础和实践依据
六、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部署
(二)“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的重大理论判断
(三)“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