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七个核心工作行为与习惯
培训目的
组织的问题基本上来自管理,管理的问题通常来自我们的自我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
本课程通过改变我们固有的思维和工作习惯,使我们在自我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上得到显著的改善,并借由建立统一的文化和共同语言,使团队和组织的效能得到由内而外的根本性的改善。
在自我管理方面,使我们更加成熟,减少抱怨,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更加勇于面对挑战和承担责任,将抓住重点、围绕目标展开工作和为结果负责变为工作习惯;学会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重确定优先级,优先完成最重要的工作,提高工作成效;在人际关系方面,训练我们牢固树立客户意识,能够更多地站在客户、同事、上下级等的立场看问题,建立持久稳固的健康人际关系,全方位提高工作效能,将良好的工作习惯渗透到团队及整个组织的各个层面。
课程受益
大幅度提升我们的自信和工作热情,提高直面困难和挑战困难的勇气。
改变工作态度和思维方法,减少抱怨,把关注焦点从“环境(领导、同事和客户等)为什么这样对待我?”转移到“环境要求我做什么?”。
分清轻重缓急,优先完成主要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培养双赢思维,把上对下的监督转为自我约束和管理。
掌握倾听与反馈技巧,真正听懂别人的意思并有效反馈;对内减少无谓的人际冲突和工作失误,对外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珍惜差异,学习建设性地整合差异的艺术,实现集思广益,“1+1 > 2”。
通过培训教给学员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并应用于工作中;
培训对象:全体员工
课程时间:2天
课程安排:
主题
| 主要内容
| 课时
| 培训方式
| 学员收益
| 导入
| l 开场
| 0.5h
| 互动游戏
| 通过破冰游戏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为课程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 l 学习目标的澄清
| l遵循自然法则的“成熟模式图”――课程介绍
| l 课程学习指导法则
| 一、引言:
---深层反省,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
| ·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铸就结果;突破观念、改变循环;改变命运从改变观念开始;
| 1h
| 授课与案例分享,讨论
| 使学员认识到要适应变化的环境,就要勇于调整自我,迎接工作上挑战。改变自我要从基本的观念和品格做起。
| · 认识你的“舒适区”
| · 习惯的力量与习惯的养成: 见地、修证和意愿;
| · 品格与做人技巧之冰山模型
| · 成为高效能的人士,必须均衡发展“品格和能力”
| · 从基本的观念和品格出发,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
| 二、主动积极:
----承担责任,学会自我授权
| · 人类的四大“情绪顽疾”;
| 2.5h
| 授课、录像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 培养积极正面的工作态度,使勇担责任成为习惯;改变抱怨上司、同事和环境的习惯,着眼于那些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即“我能为上司、同事和团队做什么”;
| · 刺激与反应模式,认知被动消极的倾向,用人类的四大天赋潜能开发主动积极的回应;
| · 你对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心态,用动词看世界,主动接纳责任;
| · 服务的意识,修正你消极被动的语言,永远不要说“这不是我的工作”
| · 杜绝抱怨,用“影响圈”工作,化消极为积极
| · 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学会在工作中“自我授权”
| 三、以终为始:
----确立工作目标,全力以赴
| · 满足人的四大需求:生活、关爱、学习与心灵平和;在人生梦想与目标之间架设一条“管道”
| 1.5h
| 授课、练习、游戏、录像演示、小组讨论
| 树立明确的目标导向,围绕目标展开工作。
| · 构想的激情,人生的使命宣言
| · 风不会偏爱没有目的港的人,目标带给我们的价值与灯塔效应;
| · 心智的创造和实际的创造,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 · 来自目标的两个痛苦:个人信用账户的透支;管理陷阱。
| · 设定目标的原则和目标金字塔
| · 你的职业生涯规划
| · 以终为始推动难以开展的工作
| 四、时间管理----要事第一,确定工作任务的优先级
| · 叫醒电话:我们的现状
| 3h
| 授课、互动游戏、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 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中理出思路,优先完成最重要的事务;通过分清轻重缓急提高工作效率。
| · 来自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时钟与罗盘的差距,
| · 效率还是效能?关注“人的发展”还是关注“事件的控制”
| · 20/80法则
| · 优先矩阵管理,4D法则
| · 自我检视:我的要事是什么?
| · 制定你的工作周计划
| · 时间管理实战技巧:时间管理的加、减、乘、除,提高工作成效
| 五、双赢思维,----你我都可以是赢家
| · 建立人际情感账户:了解他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阐明期望、诚恳正直、勇于道歉
| 1h
| 授课、互动游戏和案例分析
| 通过双赢协议,把上对下的监督变成对照组织和工作标准的自我监督;培养成熟的人格,创造性地解决人际冲突。
| · 双赢的“是”与“非”,双赢的品格――正直、成熟以及富足的心态
| · 不同人际观的成熟度
| · 双赢是绝对的公平吗?
| · 远离“双赢的虚无主义”,实现双赢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真正落地
| · 双赢的绩效协议与工作业绩管理
| 六、设身处地的沟通技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