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这些互联网巨头,背后其实是大量的外国资本,但华为不仅是一家百分之百的中国民营企业,还是一家没有上市圈钱的公司,并已成为全球通信产业龙头。 华为将热力学的熵减概念引入企业管理领域,华为近几年才开始讲熵,但成立30多年,华为的文化与制度都符合熵理论的。企业要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从低到高抽上来,增加势能,这样就发展成厚积薄发的华为理念。公司长期推行的管理结构就是一个耗散的结构,一定要把能量耗散掉,通过耗散,使我们获得新生。 课程收益: ● 解读华为的成长之路,理解华为的企业文化重要作用 ● 华为对组织活力的基本假设及内涵 ● 如何激发奋斗者的活力,如何在组织层面激发活力 ● 解读华为的封闭与开放 ● 明晰华为的创新思维与活力塑造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企业文化类管理者等 课程方式:专题讲授、案例分析、视频分享、互动交流等 课程大纲 第一讲:熵减——人才管理机制 一、狼性人才的培养理念 1. 选拔事业合伙人 2. “奋斗”DNA,选拔“一贫如洗”,胸怀大志的人才 3. 一线艰苦地区、复杂环境是人才培养的最佳场所 二、狼性团队成员的激励 1. 以“奋斗者”为本,绝不让雷锋吃亏 2. 要给火车头加满油、适当拉开差距 3. 激励服务战略,分配制向获取分享制 三、华为干部的使命与责任 1. 干部选拔理念 1)优先从成功团队、主攻战场、一线艰苦地区中选拔干部 2)干部不是终生制,干部要能上能下 3)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行为 2. 华为对干部的要求和选拔标准 1)战略绩效管理体系:SP-BP-KPI-PBC 2)业绩贡献考评与关键行为考核 3)结果导向、激活过程 第二讲:熵减——华为文化精髓 一、灰度哲学:欲望的激发与控制 1. 太极八卦:人性万花筒 2. 实事求是 3. 秀才与战士,枭雄与将军 4. 坐而论道,起而奋斗 5. “萝卜”与“坑”的辩证法 二、创新之敌:黑白不兼容 1. 领袖胸怀:垃圾处理厂 2. 源与流:包容是一种力量 3. 领袖要摒弃“帝王思想” 三、饥饿与共享 1. “规范性权力”与“观念性力量” 2.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3. 妥协,生存之道 4. 妥协是金色的 5. 聚焦客户,而不是对手 6.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分析:华为与腾讯的灰度哲学对比 第三讲:熵减——组织管理变革实践(与时俱进,拥抱变革) 一、推动华为组织管理变革的原动力 1. 聚焦客户需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2. 商业环境变化:大需求、大机会 3. 业务战略调整:设备-服务-云-管-端 4. 企业家的精神:任正非与华为变革 二、华为发展史上的典型组织管理变革事件 1. 1996年市场部干部集体大辞职 2. 1997年开始全球化的组织变革 3. 《华为基本法》核心指导作用 4. 1999年开展的主业务流程变革 5. 2000年研发呆死物料反省大会 三、组织管理变革的主要核心内容 1. 文化变革 1)开放、消灭优势、留下文明 2)变革、稳定、发展 3)乱中求治、治中求乱 2. 流程变革 1)降低对人的依赖,能力建立在组织上 2)“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3)端到端业务统一平台 3. 干部管理变革 1)干部能上能下 2)轮岗-能左能右 3)以奋斗者为本、坚持选拔和淘汰 4. 组织形态变革 1)捕捉市场机会个人英雄到“狼狈组织” 2)从“狼狈组织”到“铁三角” 3)一线呼唤炮火“班长的战争” 第四讲:华为对激发组织活力的关键动作 一、个体激活——长期艰苦奋斗 1. 给火车头加满油 2. 考军长 3. 员工能进能出 二、团队激活——小前端、大平台,全营一杆枪 1. 从铁三角到四组一队 2. 全营一杆枪 3. 获取分享制 4. 蒙哥马利计划 三、组织激活——多打粮食、增加土地肥力 1. 战略解码、执行落地、组织保障 2. 合同在代表处审结 3. 一杯咖啡、一桶浆糊 4. 向下授权、平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