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服务增效:在产品高度同质化及快速迭代更新的今天,旅客必须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来管理,旅客的体验决定企业经营的成败。而服务则是每个行业得以体现差异化、个性化的核心竞争力。 质量提升:在给旅客提供服务的全过程中,旅客往往抱怨平庸的服务没有印象,甚至只关心营销指标,根本不懂我们的需求。因此,从旅客的视角、竞争的视角甚至跨行业最佳的视角重新审视服务质量,打造极致体验服务体系模式,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才能保持竞争优势,获取旅客资源。 服务创新:通过MOT微细节精益求精,微流程优化、微场景创新,由点到线到面,系统设计惊喜服务的流程和标准,创新服务体验,超越旅客期待,最终让旅客成为企业品牌的传播大使。 持续改进:诊断旅客体验差距问题,制定差距补救的部门策略,通过行动学习推动举措落地。 课程时间:2天(12H) 课程对象:酒店、景区、航空公司、机场等服务型企业 课程方式:课前调研+集中授课+工作坊作业+点评总结+训后作业提交+老师点评 效果保障:课程运用多套工具形式,确保极致服务模式当场落地、当场运用。 课程大纲 第一讲:思维篇:体验时代 极致服务创造口碑客户 一、体验时代、生态变化 1. 生态环境的变化:传统增长手段难以维系增长 2. 旅客关系的变化:旅客越来越主动、企业越来越被动 3. 从旅客满意度到追求旅客忠诚度:预见问题的发生、主动服务旅客、独特的服务体验,为旅客创造超越期待的价值,才能赢得旅客的忠诚度 二、体验时代、体验价值 1. 体验回报模型:好的体验,品牌与旅客共同成长 2. 体验损害模型:(Market Damage Model):体验损失对营收的影响量化 三、忠诚旅客、NPS(旅客净推荐值)解读 1. 好服务是设计的? 案例分享:民生银行、白云机场、深圳航空、某五星酒店、游艇俱乐部、某高端物业等企业极致服务案例 1)有细节可分享(MOT) 2)有故事可传播(峰终体验) 2. 忠诚度测量指标:NPS定义:旅客净推荐值 1)NPS解读:企业经营的未来 2)NPS价值:良好体验、极佳体验、绝佳体验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分界点 第二讲:认知篇——体验解读、因客而异的需求分析 一、旅客体验金字塔 1. 底层体验:安全感、操控感、流畅感 2. 中层体验:舒适感、快乐感、尊崇感、尊宠感 3. 顶层体验:成就感、荣耀感、参与过 二、客群画像、需求分析(KANO需求分析模型) 1. 旅客身份精准画像(因不同客群进行画像) 1)团队旅客 2)夕阳红旅客 3)亲子家庭 4)疗养休闲 5)企业会务 6)OTA旅客 2. 重点客群KANO需求分析 1)基本需求:必须满足的需求,一旦没满足,引发投诉 2)期望需求:投入越多越满意的需求,不断增加投入; 3)兴奋需求:超越旅客期待的需求,甚至引导旅客的需求,需要服务时时创新; 现场作业:带入重点客群,分析不同的客群3层不同的基本需求 第三讲:设计篇——细节管理、流程优化,打造让旅客惊喜的服务体验 一、旅客满意感知标准(服务质量感知模型(SERVQUAL) 1. 有形度:服务设施完善、仪容仪表整洁 2. 专业度:态度友善、技能娴熟、流程高效 3. 反应度:及时响应、及时答复、及时解决 4. 同理度:超越岗位职责、超越旅客期待 5. 可靠度:无一例外、兑现承诺 课程成果:从旅客感知视角出发,按照5维服务标准优化现有岗位主动服务标准和个性化服务创新标准 二、细节微设计:有细节可分享 案例分享:民生银行的残障通道改造、峨眉山景区的细节改进、某航空公司的登机细节 1. MOT价值:旅客接触的每分每秒都会留下难忘的印象 2. MOT管理:ABC管理 1)有形展示(Appearance):物的形象和人的形象 2)关键行为(Behavior):动作细节 3)沟通话术(Communication):话术细节 三、流程微优化:有故事可传播、有贬损早预防 1. 梳理体验触点:旅客旅程图(旅客体验视角) 2. 优化前后台服务标准:服务蓝图(企业服务管理视角) 3. 惊喜服务设计:峰终定律 4. 易投诉点预防:投诉管理预防6大策略(提供旅客之声) 课程成果:旅客服务流程创新体验双图设计(旅程图+服务蓝图) 1)确定体验场景(从预约到接待到回访) 2)创造服务惊喜体验 3)预防贬损体验的细节 4)科学、系统、低成本高感知 四、场景微创新:微服务、心体验 1. 创新设计原则 1)低成本、高感知 2)小投入、大回报 3)微设计、动人心 2. 峰值场景创新 案例分享:银行、机场、酒店、物业等微创新设计方案 1)惊喜时刻:记忆深刻的喜悦 2)连接时刻:意义非凡的分享 3)成长时刻:重新建立的认知 4)荣耀时刻:记录辉煌的时刻 课程成果: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不同客户需求,设计定制的服务创新方案,并能运用到区域项目的实践中 第四讲:管理篇——原因分析、问题解决、行动计划 一、问题分析与挖掘:5GAP MODEL模型分析差距 1. 管理层认知差距 2. 服务标准差距 3. 服务传递差距 4. 服务沟通差距 5. 服务质量感知差距 二、体验管理举措 1. 多形式获取旅客之声 2. 绘制服务蓝图 3. 鼓励员工参与创新、非物质激励方法 4. 服务承诺管理、服务沟通形式多样化 现场讨论:根据旅客满意度数据,分析数据背后的问题原因和差距,制定具体的体验管理举措和执行落地计划,(模板) 三、体验管理行动计划:确定示范行体验提升目标(SMART原则) 1. 描绘愿景:感性描绘庆功情景,激发积极情绪 2. 理性分析:有梦想有现状,理性分析、系统思考(SWOT工具) 3. 当众承诺:尽力而为还是全力以赴-真正的领导力是基于承诺管理。 4. 团队共创:写出关键行动,用ORID总结 5. 行动计划:行动策略自发认领。 6. 城镇会议:组员展示并介绍,领导、老师参与并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