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对银行影响
《商业银行股权管理与资本管理》
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背景与演变过程
1. 国际银行监管制度的形成过程
1) 什么是《巴塞尔协议》?
2) 《巴塞尔协议》的演变过程
3) 国际银行监管制度的逐步完善
➢ 巴塞尔协议I的主要内容
➢ 巴塞尔协议II 的主要内容
➢ 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
➢
2017年《巴塞尔协议III:后危机时代监管改革最终版》(简称《新巴II
I》)
2. 国内银行资本监管的背景
1) 中国宏观经济背景
2) 银行业快速发展与风险管理
3.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修订过程
1) 巴塞尔协议II与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2) 巴塞尔协议III与2012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3) 《新巴III》)与2023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征求意见稿》修订原因
➢ 对银行各方面提出了提升和改善要求
➢ 《征求意见稿》适用对象
➢ 商业银行机构档次划分
银行有效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
1. 第一支柱:资本充足率计算和监管要求
1) 银行资本的定义和功能
➢ 银行资本的分类
➢ 银行资本的功能
2) 监管资本的构成
➢ 核心一级资本
➢ 其它一级资本
➢ 二级资本
3) 资本扣减及调整
4) 特殊规定
5) 资本充足率计算和监管要求
➢ 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
➢ 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 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
➢ 系统重要性银行
6) 宏观审慎监管:杠杆率指标
➢ 广义信贷
➢ 宏观审慎监管体系MPA
2. 第二支柱:内部资本充足评估与监督检查
1) 第二支柱的主要内容
2) 内部资本充足评估
➢ 风险评估
➢ 资本规划
➢ 压力测试
➢ 监测报告
3) 第二支柱监管要求变化及对银行的影响
4) 实施难点和重点总结
5) 监督检查
➢ 监督检查内容
➢ 银保监会建立资本监管工作机制,履行以下职责
➢ 监督检查程序
➢ 资本充足监督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内容
6) 监管措施:
➢ 第一类银行监管措施
➢ 第二类银行监管措施
➢ 第三类银行监管措施
➢ 第四类银行监管措施
➢ 对于杠杆率未达到最低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采取监管措施
➢
对于逾期未改正,或者其行为严重危及商业银行稳健运行、损害存款人
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的采取措施
3. 第三支柱:资本管理与信息披露
1) 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
2) 信息披露的责任和基本原则
3) 信息披露的实施条件和监管要求
4)
第三支柱监管要求变化:第三支柱信息披露内容范围及要求均有大幅提升
5) 本次修订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的核心:各档次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要求
➢ 第一档银行信息披露要求
➢ 第二档银行信息披露要求
➢ 第三档银行信息披露要求
6) 披露模板要求
7) 新旧披露要求内容差异
8) 实施难点和重点总结
三大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
1.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
1) 权重法
2) 内部评级法
3)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与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计量
4) 监管变动解读:分类规则变动放宽业务详解
➢ 公司风险暴露
➢ 房地产贷款风险暴露
➢ 信用卡合格交易者
➢ 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
➢ 银行持有不动产风险暴露
➢ 股权投资风险暴露
5) 分类规则变动趋严的业务详解
➢ 我国公共部门实体风险暴露
➢ 国内信用证表外信用风险转换系数
➢ 银行风险暴露
➢ 贷款承诺信用风险转换系数
➢ 监管零售个人风险暴露
➢ 债基/货基资管产品风险暴露
➢ 20%缓释底线要求
➢ 次级债风险暴露
2. 市场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
1) 市场风险监管的总体要求
2) 市场风险计量方法
➢ 标准法
➢ 内部模型法
➢ 简化标准法
3) 市场风险相关监管要求变化
➢ 简化标准法的适用条件
➢ 资本要求
4) 监管实施难点
➢ 数据维度扩展
➢ 系统建设与改造
➢ 风险管理模式转变
5) 实施难点和重点总结
➢ 更加复杂的计量方法
➢ 更加优化的数据质量
➢ 更加精细化的产品管理
3. 操作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
1) 操作风险监管的总体要求
2) 操作风险计量方法
➢ 新标准法:第一档
➢ 基本指标法:第二档第三档
3) 实施难点和重点总结
➢ 损失数据标准与管理体系建设及优化
➢ 历史损失数据的清洗补录
➢ 业务指标映射规则与取数逻辑设计
➢ 信息系统开发改造
4. 第三档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的特殊性
1)
第三档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包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
(无需计算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2)
第三档商业银行应将全部表内外资产纳入信用风险计量范围(按照本附件
规定的简化规则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3) 按照本办法第六章第三节规定的基本指标法计算操作风险加权资产
4)
计量各类表内资产的风险加权资产,应从资产账面价值中扣除相应的减值
准备,然后乘以表1中对应的风险权重
5)
对个人和公司债权,区分本地贷款和异地贷款、大额客户和小额客户,分
别适用不同风险权重
6)
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时,符合本办法附件3第四部分规定的合格质物、合
格保证具有风险缓释作用
7)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有权根据第三档商业银行风险状况、计量审慎程度
等,调整各类资产的风险权重和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
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机制
1. 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机制——分子策略(增加资本)
1) 吸引战略投资者
2) 公开上市发行股票(IPO)
3) 发行长期次级债券 ?
4) 银行为何要上市融资?
5) 银行为何要发行优先股?
6) 农商行抱团取暖:兼并重组
2. 资本约束与业务创新——分母策略(减少风险加权资产)
1) 新资本管理办法带来的挑战
2) 引入现代风险计量方法
3)
优化资产结构与业务创新(贷款业务结构优化、长期股权投资、新型贸易
融资)
4) 增加中间业务占比(理财业务、银行卡业务、结算与票据业务)
5)
资产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信用卡贷款证券化
)
经济资本管理与经济资本考核
1. 经济资本管理概述
1) 经济资本管理概念
2) 经济资本管理的原因
3) 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构成
2. 经济资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1) 经济资本计量
2) 经济资本分配(算核定各分支行年度经济资本预算额)
3) 经济资本配置
4) 经济利润考核
➢ EVA经风险调整的利润
➢ RAROC经济资本收益率
3. 银行经济资本考核的流程
1) 经济资本分配
2) 经济资本计量(信用风险)
➢ 票据贴现业务风险计量举例
➢ 抵押类贷款风险计量举例
➢ 信用贷款的风险计量举例
3) 经济资本考核激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