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一、新形势下信贷风险特征及管理要求
1.放款前后银行地位变化看信贷全流程管理的的重要性(简述):
1)商业银行不仅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而且是通过对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和有效管理实现银行盈利。
2)如何改变“重放轻收,重放轻管”的信贷管理模式?应将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贯穿到贷款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以《贷款新规》为准则,落实好监管当局关于“信贷全流程管理”的核心要义,实现精细化信贷管理的目标。
2.影响信贷资产质量的主要风险特征的分析(案例分析):
1)分析当前信贷从业人员队伍过于“年轻化”而形成的”不会管、不敢管、不尽职“的现象;(案例分析)
2)造成信贷管理被动局面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案例分析)。
①对新金融环境变化的认识不足
②对贷前管理尽职关口前移不足
③对贷后管理重要性的理解不足
④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关注不足
⑤对信贷风控财务知识储备不足
⑥对信贷风控法律作用重视不足
3)结合典型案例的剖析,找出银行信贷资产“前清后冒,边清边冒,清的没有冒的快”的症结所在,必须摒弃“钟情抵押,忽视本原,忘却审慎“的观念,扭转“有押即贷,高估多贷,变现困难,不足清偿;有保就放,核保不慎,追保遇阻,代偿艰难;或有债权,有名无实,如意算盘,全部落空”的不正确的信贷理念和做法,在实务中切实将信贷风险防控的关口前移。
二、授信评审的要点与方法要求
1.贷审分离的法规要求(简介)?
2.贷审分离的原则:将信贷业务的调查和审批环节进行分离,实现相互制约并充分发挥信贷审查人员专业优势的信贷管理制度。
3.贷审分离法规要求:一是建立贷审分离的岗位制衡机制;二是建立贷款调查岗和贷款审查岗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4.审查、审批的重点事项:
1)表面真实性审查——财务报表、商务合同等资料进行表面真实性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
2)完整性审查——授信资料是否完整有效
3)合规性审查——借款人经营范围,授信业务是否符合国家和银行信贷政策
4)合理性审查——借款人行为的合理性,贷前调查中使用的信贷材料和信贷结论在逻辑上是否具有合理,工具使用是否恰当
5)可行性审查——授信业务主要风险点及风险防范措施、偿债能力、授信额度、价格、期限、担保能力是否可行和风险可控
三、如何对客户经营情况的尽职审查?
1.银行授信活动的实质,就是解决以下“四个问题”的过程:
1)做什么?——解决贷前调查”三要素”的对象问题(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准确识别与认识第一还款来源概念和管理要求。
2)好做吗?——解决调查、分析过程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及寻找风险缓释措施的尽调问题, 以《尽职指引》及运用交叉检验等方法去“找证据”达到调查验证的目的,及时地、动态地跟踪、管理客户有效资产的变化,防患于未来。
3)怎么做?——解决信贷业务收益与风控平衡的授信方案设计问题,暨要贯彻、落实“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性原则。
4)管得住?——解决贷款发后至本息安全收回全过程的问题,坚持“谁放款,谁负责”的原则,将授信管理贯穿于信贷业务的全流程。
2.授信审查审批必须坚持“问题-怀疑-取证”思路,对申报授信业务查找债务人有效资产为重点。
3.审查第一还款来源是否有效?第一还款来源包括哪些范围?
1)第一还款来源不仅是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还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
2)对第一还款来源的管理要求——在了解借款人过去、现在全部来源的基础上,如何以动态眼光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及借款人未来产生的现金流进行预测;
3)第一还款来源的审查是否经过实地调查,必要时可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中介机构对客户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4.什么是授信客户准入的原则——“熟知你的客户和熟知客户的业务,对不了解的行业和客户,不得轻易贷款”
5.授信尽职调查、审查审批除要分析企业经营能力、现金流等基本情况外,还应重点考察(案例剖析):
1)借款人(管理者)的人品、诚信度(“防火墙”,表见代理判例)及债务人的道德水准;
2)考察企业(经营主体、经营者)是否存在“死亡”风险的预警信号?
3)债务人是否存在股权纠纷(夫妻离婚争股权判例)及对贷款可能产生的影响?
4)经营特许规定对借款合同有效性的影响(*)
5)引入战略投资人的公司架构及风险特征(*)
6)小微企业的通病(*)
7)央企(国企)的授信业务,也应按银行正常程序进行尽职调查(案例分析)(*)
8)集团企业授信(案例分析)(*)
6.行业背景分析的认识:
1)要重视行业而不能唯行业,只有被淘汰的企业,很少有被淘汰的行业;
2)新兴行业、高科技行业或成长性行业的企业不一定都是好企业,夕阳行业不是所有企业都是差的客户;
3)关键是要选择到好的客户
7.销售(渠道)的风险特点分析的现实意义?
1)对不能保证销售款安全回笼的客户,银行应采取谨慎的授信政策;
2)销售政策或销售渠道是一个企业(客户)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四、财务报表的分析及财务舞弊的识别审查
1.目前信贷业务对财务报表分析、利用的现状?
1)财务尽调须做到“四会”(会“看”、会“懂”、会“用”、会“防”)。
2)好的信贷分析是以数字为支撑,仅有数字不一定能做出好的信贷分析。
3)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成长性)分析;杜邦分析体系。
4)审计报告的意见形式?
2.根据重要性原则,对主要会计科目的分析及运用的方法和作用。
1)资产类主要科目分析(案例),
① 货币资金——风控要点:“真实性、可支配性、偿债性”
② 应收账款——风空要点:应收账款的交易对手?应收账款与销售额关系?应收账款的出路?(应收账款质押、保理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的特点及防控要求……);
③ 其他应收款——是否存在关联企业或股东不合理占用资金?
④ 存货——存货管理的虚假形式?
⑤ 固定资产——租赁项目对信贷业务的影响?固定资产贷款与项目融资的区别?项目融资评估方法与要点?
⑥ 无形资产(商誉)——风险特点?
2)负债类主要科目分析(案例)
① 短期借款——除了规模、价格、条件外,还应关注:一般企业融资形式与渠道?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借新还旧、展期及无还本续贷的法律规定?借名、假名、冒名贷款的风险及防范?
② 应付账款——是构成经营性流入的组成
3)所有者权益科目分析(案例)
① 权益科目——认缴制的特点及风控要点,如何通过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企业特征的识别,以提高尽调质量和营销效率?《公司法》关于法定盈余公积金的规定?
② 出资人不出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四种情况,识别“防火墙”风险。
③ 公司股权(票)是否已质押及质押比例?
④ 防范“空麻袋背米”的欺诈(案例)。
3.三表的分析及作用
1)资产负债表反映三类信息——短期偿债能力,资本结构和长期偿债能力,财务弹性;资产负债率不是决定企业破产与否的唯一指标(案例)
2)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不同结构损益表表达的信息解读(案例);营业收入造假几种手法分析,粉饰报表一般会有哪些途径?(虚增销售的案例,变更折旧政策的案例,通过纳税表与利润表关系揭示利润造假的案例)
3)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现金流量八类模型分析。
4.三表勾稽关系在信贷授信业务中的运用
1)一分钟识别三表的真实性的方法。
2)“三表”的勾稽关系只能验证“三表”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和关联性,但不能将有对应关系作为判断“三表”真实性的唯一标准。
5.财务报表舞弊识别(案例分析)
3)查账的基本方法。“表里如一”辨用途;简易的查账方法;财务信息印证的方法。
五、《民法典》及相关法释条件下的授信业务风险缓释措施取舍的审查
1.担保的形式及一般规定和要求:
1)担保范围、担保期间;担保的资格;同一债务两个以上保证人如何实现?人保、物保并存时如何实现担保权?
2)转让债务的保证责任及责任免除;合同的主、从关系及主、从合同无效的法律责任?债务转让的条件及风险点?
3)公司、上市公司、分公司担保分析防控?
2.保证担保风险的防控:
1)合格保证人及保证人风险提示(案例分析)
2)无效担保的规定(案例)
3)学校、幼儿园等主体提供担保的效力?
4)担保风险的防控要点?
3.抵押担保风险的防控:
1)抵押担保的基本概念
2)贷款抵押担保风险防控要点及案例分享:
4.质押担保风险的防控:
1)抵押与质押的区别——应收账款质押风险的防控:应收账款确认时间,应收账款质押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的的防控要点。
2)质押风险的防控要点?
六、方案制定的审查
1.授信产品的种类特征及运用条件分析(*)
2.设计授信方案的目标和原则(*)
3.授信合同的准备:
1)关于授权书的董事会决议、股东会决议——借款人、保证人(案例)
2)如何识别印章的真假?
3)复印件的风险防控要求及表见代理?(案例)
4)实贷实付的形式及监管要求?
七、授信审查报告的撰写
1.撰写授信报告的基本要求:一是将风险识别程度在授信报告中充分揭示出来;二是制定的风险防控措施在授信报告中表述明确。
2.撰写授信报告的文字要求:
1)文字力求简练,用词尽量中性;
2)分析有针对性,内容要个性化;
3)引用须有出处,结论应有依据;
4)要求必须明确,条件能够落实;
5)杜绝复制粘贴,力戒报告空洞。
[本大纲版权归老师所有,仅供合作伙伴与本机构业务合作使用,未经书面授权及同意,任何机构及个人不得向第三方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