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文化”一词出现79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现5次。本课以《论语》为切入点,紧扣时代主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在本课程中,根据孔子经历及一生言行举止,重新以生平传记方式,给《论语》排序并解读。启迪人生,提供智慧,助力青年学子学习和生活。
━━━━━━━━━━━━━━━━━━━━━━━━━━━━━━━━
【授课形式及课时】:讲授+微案例+答疑 时长两小时
━━━━━━━━━━━━━━━━━━━━━━━━━━━━━━━━━━
【教师特点】
1)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党课理论、以国学为主的素质教育等教学。
2)课程“两讲两有”。
讲政治。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讲情怀。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有兴趣。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有升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第一讲:万古江河里的儒家文化
一、伟大的先师孔子。
二、如何理解儒家文化最高境界“仁”?如何看待实现“仁”的途径“礼”和“德”?何为克己复礼和仁者爱人?
三、中国传统价值观演变史:介绍从“商代六德”“春秋四维”“战国四德”“汉代五常”“宋代八德”“现当代九德”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演变过程。
第二讲:以孔子生平传记方式解读《论语》
一、孔子生平概述:先祖微子、幼年丧父、洛阳问礼、孔丘治鲁、周游列国、子与南子、晚年三大事……
二、《论语》的十三个核心思想:仁、乐、讷言敏行、看自己、看当下、反宗教、毋臆毋必毋固毋我,非功利、非刑罚、礼乐、孝弟、不迁怒不贰过、天命。
三、根据孔子经历及一生言行举止,重新以生平传记方式,按孔子生平事迹情节,对《论语》重新排序并解读。
第三讲:对“文化自信”提出思考
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二、什么样的文化得以让人自信?
三、如何防止陷入蔡桓公悖论?如何跨越人类社会的卡夫丁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