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彼得原理”是劳伦斯·彼得在研究组织中有关人员晋升现象后得出的结论:“在各种组织中,员工总是被提拔到不称职的职位,因为他们习惯于提拔在某一职位上称职的人。”也因此,“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攀登”理论。
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团队去实现公司所赋予的任务以及实现既定的目标。然而,很多管理者在还没有理解团队的真正定义下就开始带领团队冲锋陷阵。幸运者可能会获得一定的成功,但多数还是那些不幸者,他们己遍体鳞伤且求助无门。
本课程是基于团队目标管理与有效执行的工具(GRPI)为基础,帮助学员了解影响团队协作的主要因素、提高团队有效执行与协同的四大抓手(目标、角色、流程、人际关系),并由此延伸出作为管理者如何做好自身定位以及如何设定团队及个人目标(SMART)、如何进行团队协作过程的角色分工(ARCI)、如何进行团队分工后的工作流程管理(5W2H)、利用情景领导管理工具针对四大典型员工进行有效的工作安排和过程管理,以最终实现激活个体,提升组织整体效能的结果。在充分理解激励的定义与内涵后,帮助学员掌握激励的多元化与丰富化,并能够结合不同个体的需求开展有效的激励。利用同理心去洞察团队成员的诉求与想法,利用反馈工具提升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信任,以增强员工执行力,增进团队向心力。
课程将利用头脑风暴、团队共创、引导教学的形式进行授课,帮助学员学以致用。
课程收益:
● 掌握团队的定义,能够区分“团队”与“团伙”的区别;
● 掌握管理者的定义以及与非管理者的核心区别,并能够定位方法重新审视自我角色的定位与不同情境的适配;
● 掌握高效能团队协作的工具(GRPI),并能够编写符合SMART的目标,利用ARCI 工具进行团队角色分配和协同分工的诊断,能够利用5W2H进行工作流程的梳理,并结合团队成员的特质进行工作分配;
● 掌握执行力的定义以及影响员工执行力的三大要素:能力、意愿、自信心,并能够分析出不同场景下员工的状态,利用情景领导进行有效的指导;
● 掌握反馈的定义,并能够有效使用正、负面反馈进行员工的有效反馈与激励;
● 掌握激励的内涵及激励的多元形式,能思辨激励的丰富度对团队成员的积极影响;
● 掌握凝聚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文化塑造,了解提升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关键时机。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部门管理者、中高层管理者
课程方式: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概念讲解
课程大纲
开班分组团建与学员问题收集
第一讲:重新定义“团队”
视频赏析:F1团队
头脑风暴:什么是团队?“好团队”与“坏团队”的区别
1. 团队的定义及其特征
——人员、目标、角色、流程、人际
案例分析:关于“团队”的特征辨析
2. 团队发展的四大阶段及其对管理者的要求
团队共创:影响团队协作的五大要素与内在逻辑关系分析
3. 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解读
4. 影响信任的四大核心要素
团队共创:《中华MAP 经作华北大区团队画像》
第二讲:高效能管理者的第一要务—角色与权责认知
案例分析:关于“管理者”的课前思考
头脑风暴:管理者画像
1. 管理者的定义与内涵
2. 管理者与非管理者的三大区别(人、事、组织)
3. 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为团队成员的工作增加价值
4. 管理者的三维定位法
5. 管理者的定位技巧(“4看”-“2心”-“7眼”)
互动交流:管理者的身份集群与特点
团队共创:《提升业务敏锐度--基于“7眼”定位技巧的业务洞察》
第三讲:打造高效能团队的“四定一建”工具
一、定目标,聚焦关键
头脑风暴:“目标”与“目的”的关系和区别
案例分析:“目标”与“目的”的转化
——“目标”编写的SMART原则与编写案例分享
工具介绍:SMART检查表
工具介绍:活用六大问题,提高目标设定后的成功概率
案例测试:“目标”SMART符合度的编写
小组演练:《团队聪明的目标》
二、定角色,明确责任(四种类别)
案例分享:《三个和尚》
案例分享:《所有人、某个人、任何人、没有人》的故事
1. A—负责人
2. R—执行者
3. C—被咨询者
4. I—需要知会者
案例分析:ARCI在流程中的应用(横向看分工和价值,纵向看集权与当责)
小组挑战:基于某项目的ARCI 角色分解与澄清
三、定流程,保障协作
1. 企业管理的“纵横管理”之说
2. 协作流程的5W2H的内容与内在逻辑(事-人-策)
案例分析:利用5W2H进行流程设计
小组挑战:《七巧板》
四、定行动,关注产出
小组讨论:成果金字塔原理
1. 行动的三个等级
——做了、做对、做好
2. 管理者必备的行动要求“加减表”
五、建立人际关系:任务和目标达成的关键制约
1. 人际关系决定成事的质量
2. 人际关系的定义
3. 四种常见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案例分享:五种常见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
案例分享:搞砸人际关系的四个无意识举动
案例分享:养出“好人缘”的四个小技巧
第四讲:员工执行力提升
一、重新定义“执行力”
小组讨论:什么是执行力?什么制约着执行力?
1. “执”-明确需求与方向,做正确的事情
2. “行”-选择最佳途径,正确的做事
3. “力”-意义与效能的呈现,交出成果
案例分析:《买土豆》的故事中两个主人翁的行为特点
4. 影响个人执行力的三叶草理论(意愿-能力-价值)
二、知根知底,利用情景领导提高员工执行力
工具:领导风格与被领导者准备度水平匹配矩阵
1. 有能力、有意愿,给与授权,关注结果
2. 有能力、没意愿,强调价值、跟踪细节
3. 没能力、有意愿,细化过程,精准辅导
4. 没能力、没意愿,详悉指导,提升信心
三、会沟通才会管理,练就同理心掌握他人心智
视频赏析:同理心与同情心的区别
头脑风暴:请列举同理心表达与同情心沟通的示例
小组讨论:同理心、同情心的情景对话
1. 同理心第三个层次
——了解情绪、察觉并作出反应、了解背后原因
2. 同理心练习的一个核心与六个诀窍
3. 同理心表达的核心区别是说出“我”还是“他”的感受
四、提高反馈力,让反馈不遭嫌的关键
头脑风暴:什么是反馈?为什么要反馈
1. 反馈公式=教学+教练
2. 反馈的五个步骤
案例分析:如何进行正面反馈、如何进行负面反馈
第五讲:有效激励与凝聚力提升
头脑风暴:什么是激励?常见的激励形式有哪些?
导入:激励的定义与内涵
一、四种常见的激励类型
1.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2. 正激励与负激励
3. 内激励与外激励
4. 体验式激励
案例分享:常见的五种错误激励
二、有效激励他人的四个工具
1. 赋予工作意义
2. 加强工作自主感
3. 增进员工胜任感
4. 促进工作进度感
三、激励的三“不”曲
案例分析:提升凝聚力的工具箱
1. 雇主IP化
2. 企业文化故事化
3. 产品领先化
情景演练:利用关键时刻,开展沟通设计
素材分享:提升凝聚力、有效激励员工的101方法
课程总结与知识点回顾;行动学习改善
附:课程中所讲授/应用的部分工具清单
工具名称 |
工具价值 |
GRPI 团队协作与执行 |
从团队有效协作与执行的流程来看,帮助学员人知道人们因为价值而在一起,价值就是体现在对目标的达成上。当有了目标,就需要有清晰的角色分工以及流程来推进。但是,也不可忽视团队氛围和人际关系的质量管理 |
SMART目标管理工具 |
利用经典的SMART目标管理工具,帮助学员掌握如何制定目标 |
ARCI |
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在团队协作分工中的四类主要角色,重点是要有一个负责人—即有人为此事当责 |
5W2H |
组织管理也有纵横,纵向是组织结构、等级关系;横向是跨部门协作、流程管理。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跨岗位、跨团队的管理,这里就需要根据角色的分工来约定相应的流程,并提高大家的成本意识、提高决策质量 |
三叶草理论 |
帮助学员了解影响个体执行力的三个要素,意愿、能力、价值 |
情境领导 |
根据能力、意愿设计的四个象限,进行精准的工作安排和跟进协同 |
反馈管理(教学+教练) |
帮助学员了解反馈的内涵—既有教学部分,也有教练部分,并明白反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能力、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学员能够利用五步法来开展正面、负面反馈,提高管理者与员工的信任度以及对未来团队协作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