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数据是一个国家的新型基础性资源。
滴滴事件催化了这个领域的监管和数据边界的定义。当前数据作为全生产要素,任何主体对数据的非法干预都可能构成对国家核心利益的侵害。
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保护商业银行个人客户隐私?全面履行《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的监管规定则细化了商业银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义务,银行违反相关规定、侵害客户个人信息相关权利,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如构成犯罪的还应承担刑事责任。
课程目标:
1、学习近期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法规及监管要点
2、从金融行业个人客户方面解读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和新举措
课程时间:3小时
授课讲师:马兆林(简介略)
课程大纲
一、DD事件-APP个人信息监管新阶段
1.互联网迎来“个人信息安全”监管新阶段
2.完善“数据生产要素市场化”配套法律制度
3.DD事件,我国网络安全审查和建设重要转折点
4.网络信息安全法规密集出台
二、DD金融如何使用个人信息的?
1.汽车金融商业模式
2.DD汽车金融在做什么?
3.司机与车辆画像
4.DD大数据在汽车金融风控场景中的应用
三、个人隐私和隐私工程保护技术
1.公民有哪些隐私权
2.数据安全常见的互联网个人信息和敏感信息
3.支付宝小程序个人信息采集使用模型
4.隐私风险源于何处
5.隐私计算技术金融反欺诈场景应用
6.亚马逊平台等隐私保护机制
四、解读《个人信息保护法》
1.明确七大关键定义
2.《个人信息保护法》总结构
3.“敏感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4.个人信息跨境提供的规定
5.大型互联网平台义务
6.监管与罚则
五、《个信法》个人金融信息合规分析与新举措
1.银行数据中台正成为零售业务新引擎
2.《个信法》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上哪些新要求
3.商业银行作为信息处理者需承担的义务
4.商业银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相关规定法律后果
5.商业银行保护个人信息有关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