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纲:
第一部分 “四个全面”提出的历史背景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基于怎样的历史背景提出的,我们认为,最重要的背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已经近在咫尺,党中央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得更好。通过深入总结了2002年以来到现在十多年的时间,经历了几届中央领导集体持续的努力,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这个问题上所积累的经验,同时结合本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十八大以后两年多的实践当中对这个问题的继续探索和思考。
第二部分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三部分 “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从严治党 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四部分 “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要目标;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第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
第五部分 依法治企与国企法治工作薄弱问题分析
1.国有企业在其管理活动中法治工作薄弱表现与后果
1)不能依法经营管理,违背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加剧市场秩序的混乱。
2)在重大决策、重要投资项目上,不依法律把关,忽视经营决策的法律风险,不进行可行性论证,盲目上马,使企业面临巨大风险。
3)预防违法犯罪机制不健全,少数人利用决策、买卖、财务管理、财产管理等环节的漏洞,以权谋私,恶意经营,使国有资产严重受损。
4)依法规范合同意识较差,在签订、履行合同方面经常出现失误。
5)出现经济纠纷或受到不法侵害,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陷于多种经济纠纷不能自拔,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使企业陷于停产倒闭的状态。
2.造成目前国有企业管理活动法治工作薄弱表现及其后果的原因
1)国有企业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淡薄,掌握和运用法律能力较差
2)企业内部法律管理制度不健全,并缺乏组织保障
3)对国有企业及其经营者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尤其缺乏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