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笃老师简介
张诚笃,字岁寒,号关中逸民,布衣学者,国学布道者,被誉为“孙子张”。数十年黄卷青灯箪食瓢饮,精研国学与当代国人心理。含英咀华,将民族文化原典思想精髓创造性传承嫁接,浑然天成为国学古为今用之系列:孙韩做事、孔孟做人、佛老养心、诗词怡性。以此四课,奔走呼号,为中华文化布道做狮子吼演讲,听其演讲振耳发聩,读其著述余香满口。
张先生国学及管理学专著:中国文史出版社《老子大智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子兵法究竟说什么》、《从孙子兵法到企业谋略》、《三国志人物精华》,新华出版社《孙子商法》,五洲传播出版社《孙子兵法大智慧》,香港凯斯国际出版公司《孙子兵法当下解读》。
张先生国学及管理学音像即光碟作品: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孙子商法》,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道德经应用智慧》、《孙子兵法商战大智慧》、《大智勇——毛泽东诗词欣赏》,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老子大智慧》,北京东方影音公司《孙子兵法到底说什么》。
前贤经、史互参,张先生经、史、文、诗四维立体互参,自出机杼,多有新解。“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孙子兵法到底说什么》是最新作品。
张先生部分国学精品课:
一孔子《论语》系列 二 《老子》系列
三孟轲《孟子》系列 四《庄子》系列
五《易经》系列六 国学精华讲析(两日)
六欣赏毛泽东诗词,感悟毛泽东领导力(两日)
七刘邦从草根到皇帝成败之道(两日)
八心态决定状态(一日)
九韩非子帝王心术(一日)
待出版之儒学专著系列:
《论语全本解析》,《孟子全本解析》,《大学全本解析》
《中庸全本解析》,《易经全本解析》。
《论语》古为今用系列
独立学者张诚笃亲撰讲稿并激情演讲
《论语》为人之道
《论语》为政之道 总内容提要
《论语》为商之道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乃民族文化神灯。
“孔子的学说,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
孔子的思想或生活集中体现在《论语》。
中国人生活受《论语》思想影响左右,无论积极或消极,皆巨大而深远。
以《论语》为孔子思想原创“酵母”,生发出《〈论语〉为人之道》即《〈论语〉仁人之道》,《〈论语〉为政之道》即《〈论语〉仁政之道》,《〈论语〉为商之道》即《〈论语〉儒商之道》;便是孔子思想在当下中国人生活之立体透析与现实应用,且看《〈论语〉为商之道》。
《论语》儒商之道(两到三日版)
内容提要
《论语》为商之道,即儒商之道,亦仁商之道。将圣人思想精髓古为今用于商战哲学,结合国际商战之大文化思考,联系当下国内外大商战实际,从哲学层面立体关照,深度反思。为中国企业国内及国际大商战,推到一世之智勇,开阔万古之心胸;为中国文化输出如中国商品输出一样,做立心立命之论。
以首个儒商子贡为雅范,透析儒商智慧特质,展示儒商行为模式,内容如下:
《论语》为商之道(三日版)
第一讲论语微机继往开来
——全球化当下《论语》与时俱化之道
第二讲内圣外王儒商榜样
——《论语》外王子贡儒商为人处事之道
第三讲仁人改过日月之光
——《论语》仁人君子克己自省之道
第四讲益友君子损友小人
——《论语》君子小人企业团队之道
第五讲君子道长 小人道消
——《论语》君子之风管理艺术之道
第六讲霸道制度王道文化
——《论语》王道霸道企业文化之道
第七讲大爱为仁大敬为孝
——《论语》仁孝文化企业亲情温馨之道
第八讲忠道尽职恕道为人
——《论语》忠恕精要企业员工敬业之道
第九讲过犹不及恰到好处
——《论语》中庸美德企业应用之道
第十讲心灵高贵精神富有
——《论语》圣人气象与企业家气质之道
第十一讲首在为人次在为学
——《论语》好学深思与企业培训之道
第十二讲精神之父万世师表
——《论语》及孔子思想三大贡献
第十三讲继承有余创新不足
——《论语》及孔子思想三大欠缺
《论语》为商之道
第一讲论语微机继往开来
——全球化当下《论语》与时俱化之道
导言:中国企业商品输出,“中国制造”已蔚为大观;但多是在产业链末端,成了反倾销众矢之的世界之最;根本原因在于,只商品输出,未文化输出。中国商品与《论语》等中国文化一同输出之时,便是中国企业参与甚或决定国际商战规则之日,方是中国企业国际化与中国文化大化流行“紫气东来”的美好开始。
一、论语算盘,与时俱化
1、论语算盘,义利统一
《论语》加算盘,乃儒家伦理文化与商业利益之契合,乃东方文化义、利统一之儒学企业大文化,企业大思想。
例一,华尔街借“金融创新”之名,行金融流氓之实,乃只讲贪婪之利,不讲商业伦理之“义”所致,酿成“金融海啸”,殃及全球经济,亦始料未及害了自身,可谓上帝你灭亡,上帝先让你疯狂。
论语加算盘之义、利统一,实是以东方文化重塑金融文化警世名言,醒世恒言,黄钟大律。
2、商品输出,文化输出
中国国际商战大缺憾,只商品输出,无文化输出,故而在产业链末端,非参与游戏规则制定者,乃被动遵守者。
故此,孔子学院等文化输出,以中国企业国际商战论,乃参与商战规则“和而不同”之价值观输出,已初现“近者悦,远者来”如火如荼之势。
诗曰:《论语》算盘义利观,文化输出孔学院。
二、论语微机,万世之谋
1、IT时代,论语微机
全球化IT时代,《论语》加算盘,可与时俱化为《论语》加微机,乃为IT时代中国商人义、利统一观,安身立命“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企业的企业实践,始于当下。
2、全局之计,万世之谋(企业宇宙观)
(1)全局之谋,万世之计。
(2)为中国企业万世名利计,《论语》加微机。
(3)中国企业商品输出,亦输出《论语》等中国思想,方能在国际商战规则制定时有话语权,有最大主动权。
(4)以《论语》“必也正名”计,立足《论语》等民族文化,放眼全球大商战,乃“立于不败 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千载之机,时不我待。
诗曰:万世之谋全局观,国际商战话语权。
以个体企业言,《论语》加微机之企业大文化构建,如何操作呢?
三、操作《论语》,当下可为
《论语》乃中国企业之企业大文化精神富矿,《论语》诸多思想概念,可采掘并发扬为企业文化建设者如:
“仁者爱人”可发扬为企业人际关系,部门关系之互敬互爱,“孝”文化可构建企业大家庭温馨伦理氛围,使员工有向心力归属感。“忠”概念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为员工与企业利益共同体之共识,“恕”概念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引导员工在业绩考核时勿以邻为壑,“和”概念之“礼之用,和为贵”诱导员工做事注意分寸。“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使管理者正人先正己,率先垂范。“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可使员工精诚团结,共同上进。……凡此种种,不一而举。
诗曰:仁者爱人一家亲,己达人达共精进。
《〈论语〉为商之道》,即《〈论语〉儒商之道》,然则何谓儒商呢?对今天企业家有何民族文化开悟呢?
第二讲内圣外王儒商榜样
——《论语》儒商子贡为人处事之道
导言:孔门弟子中,颜回是孔子的最爱,但颜回英年早逝,子贡因时贤赞誉“贤于仲呢”已声名远播。是政治家、外交家、民营企业家,且是第一个儒商即仁商民营企业家。首个儒商民营企业家子贡有何特点呢?对今日,欲修炼成儒商的企业家,有何示范作用呢?
一、儒商雅范,首推子贡
《论语》子曰:“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贡时“工商食官”皆官商,子贡不受官“命”限制,特立独行而成民营巨商,首个儒门商人。
《论语》中子贡被列在“言语”即外交人才类,子贡之才不限外交,尚有政声,时贤多言“子贡贤于仲尼”乃政治家,一身三职:外交家、政治家、儒商企业家。
虽然《论语》中孔子视颜回为第一高足,但颜回英年早逝,以政治家、外交家、儒商企业家影响论,子贡在当时,远超颜回,那么子贡、颜回孔子两大高足是何关系呢?
诗曰:民营巨商端木赐,货殖儒商推第一。
二、内圣颜回, 外王子贡
颜回内圣典范,子贡乃外王楷模。
内圣为何?孔子将颜回列为“德行”类,“德行”即品德操行内圣之修,所修者何?“克己复礼以为仁”,“仁”乃孔门内圣之修核心内容,主体思想。
颜回如何修内圣之“仁”呢?
《论语》孔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叹回一心修仁德,安贫而乐“仁”道,修“仁”之态度与状态。
有人问弟子谁最优秀,孔答“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列为第一。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日月而至焉已矣”,心存“仁”念最久,乃第一“仁”人学生。
回乃孔门高足中内圣第一,即“仁人”第一。
《论语》中,子贡是孔子唯一与颜回相提并论之人,孔子问子贡:“‘汝与回也孰贤?’子贡曰:‘赐也,何敢望回,赐也闻一知二,回也闻一知十。’”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可见子贡之胸襟。
孔子爱颜回胜于爱子贡,但对子贡才能最欣赏,子贡外王的事功胜于颜回,两相比较。“子曰:‘回也其庶几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颜回内圣修仁差不多啦,但却穷得空无所有,子贡不受官商限制经商,行情猜得准,屡屡成功。
颜回死在孔子前,孔死后,弟子心丧三年四散后,子贡又守丧三年。
孔子晚年生活主要由子贡供养,孔鲤早夭,子贡在孔子弥留之际侍奉,主理孔子丧事。
颜回乃慧命延续,孔鲤乃身命延续,故丧弟子之痛甚于中年丧子之痛。
诗曰:何敢望回赞同窗门,六年心丧怀师恩。
子贡不只供养老师,以自己影响力,倾力维护孔老师声誉,捍卫老师学说。
三、维护师尊,千古美谈
有人当面夸学生子贡超过孔老师,子贡何以待之呢?《论语子张23及25》:“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本义是房舍官职是引申义)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无“当仁不让于师”沾沾之喜,有尊师爱师之恭,贤哉,赐也,乐道人之善,乐道师之善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夫子之不可及,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如之何其可及也!”
视师为天,可谓“巍巍乎赐也!唯天唯大——唯师为大——唯师则之!”
子贡回敬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愈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愈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子贡无愧“言语”长才,视老师为日月,可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之源也!
诗曰:推贤让誉护师尊,堪比日月扬圣人。
子贡之君子美德,尚不只如此,那他还有何君子之德呢?
第三讲仁人改过日月之光
——《论语》仁人君子克己自省之道
导言:如《道德经》5000言,“道”是核心一样,《论语》12700字“仁”是核心;又如《道德经》无“道”的定义一样,《论语》无“仁”的定义,《道德经》曰:“道可道,非常道”,亦可曰“仁可仁,非常仁”,那么,“仁可仁,非常仁”究竟是什么呢?仁商或儒商子贡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一、可道非道,可仁非仁
《道德经》5000言“道”乃核心,
《论语》12700言“仁”乃精髓。
《道德经》不说“道”究竟是什么,
《论语》不讲“仁”究竟是什么;
《道德经》只论“道”不是什么,
《论语》只言“仁”不是什么。
道可道,非常道;
亦曰:仁可仁,非常仁。
《论语》孔自谓“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论语》中“仁”定义是什么,未直言明说,《论语》中古今贤者林林总总,谁是“仁”人却未言一人。
例外却是“仁”德颇具争议之管仲,孔直言管仲“如其仁,如其仁”,连说管仲就是“仁”人。
子贡子路都言管仲不尽臣节,无忠信可言,孔斩钉截铁“如其仁”,两位弟子不解,理由是管仲相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位”外王霸业太大了,否则“吾其披发左衽矣”,若非管仲则华夏为夷狄统治,管仲乃华夏文化保护神。至于管仲是否诚信,管仲讲大信,不讲小信,乃“君子贞而不谅”,情有可原。
子路子贡认为管仲不忠不信,孔子讥讽管仲“管氏知礼,孰不知礼……,焉得俭”,不忠,不信,不俭,非礼之管仲,孔子却直言“如其仁如其仁”,此中有何玄机呢?
证之以,道可道,非常道;仁可仁,非常仁,简言之,便是可道非道,可仁非仁,管仲“如其仁”可谓管仲可仁者,非仁也!
诗曰:可道非道道为何?可仁非仁仁为何?
那么“仁”到是什么呢?
二、克己复礼,为仁四目
怎么就是“仁”呢?《论语 》“颜渊问仁,……。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此“四非”为“仁”铁律,或曰为仁四禁,由此“四非”举一反三可推出两非:非礼勿“行”,非礼勿“思”,以此六非乃为仁六禁,管仲六禁全犯,从未“克己复礼?,怎么会“如其仁”呢?
可见“如其仁”乃非仁也。
管仲“如其仁”乃可仁非仁,那么“为仁”实质为何?乃是“克己”,乃“为人由己”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克服一己私欲贪念,尤其是严以律己,以“礼”为标准,向着“仁”的目标虔诚修炼。
诗曰:管仲言行违六禁,如仁管仲实非仁。
那么,儒商子贡是如何“克己”?如何“为仁”呢?
三、君子自省,日月之光
1、克己复礼,自省难得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礼为准,向贤者看齐,以不贤者为反面教材,自省之参照,而“克己”修“仁”。
“已矣乎,吾未见能自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自省自讼之“克己”者少见,殊为难得。
贤者蘧伯玉使者言于孔子“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克己功夫之努力,孔子赞叹“使乎!使乎!”能自寡其过弥足珍贵,令人叹服。
较遽伯玉“欲寡其而未能也!”儒商子贡如何“克己”改过,自省自讼呢?
2、子贡改过,日月之光
如何知过并改过,子贡何言?《论语子张19、2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此子贡不讳过并改过君子坦荡荡之千古名言,乃一代儒商“克己复礼以为仁”,以“克己”改过,修“仁”之至理名言,可为今之儒商“克己”修仁座右铭。
诗曰:伯玉寡过叹未能,子贡改过大光明。
子贡自省改过“君子之过”名言,其中“君子”是什么,与之对应的“小人”是什么,与今日君子、小人是一样的吗?
第四讲益友君子损友小人
——《论语》君子小人企业团队之道
导言:企业君子团队当“周而不比”,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团伙则“比而不同”勾结而不团结。君子团队是益友团队,小人团伙是狼狈为奸。企业君子益友团队“以友辅仁”,彼此砥砺欣赏,为员工个体与企业和谐的利益共同体而集思广益,悉心尽智,共同奋斗。
一、君子小人,古今何意
今君子、小人乃好、坏人褒贬之谓也。
古君子、小人亦有此意,君子然尚有:君之子,美男,老公,有德有位者,小人尚有无德有位者及小民百姓之意。
《论语》樊迟请学稼,小人指小民,君子指统治者。“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即统治者与小民之意。
《论语》小人当小民讲,同意词“民”,“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
有官位而无德者亦可称小人,如:“臧文仲,其窃位者与。”
极少数无官位而有德者亦可为“君子”,如颜回。
诗曰:樊迟小人非坏人,小人实指乃小民。
二、君子小人,何以分别
君子团结,小人勾结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团结为团队,小人勾结为团伙;团队干正事,团伙为非作歹,如文强涉黑团伙等官场窝案。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者如五味,五音之和,同者如以水加水;以此比兴君子既保持个性,又集思广益;既坚持原则,又从善如流;小人则以水加水,无原则苟同,乃“乡愿,德之贼也”。
例一,如何回答“穷学生”买盗版光碟及名牌衣着?当绝不“乡愿”而“责备贤者”。“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例二,“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乃“同而不和”,学术腐败之研讨会,利益集团代言者之论坛等,皆“小人同而不和”。
例三,中国外交“和而不同”,尊重文明多样性,不同文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诗曰:名牌衣着盗版碟,企业“学术”如三陪。
三、益友君子,损友小人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提倡员工交益友,远损友,益友乃企业文化之扬正气,树正风,“君子之德风”,君子雅集,损友为“小人下达”,臭气相投,沆瀣一气。
益友君子雅集“君子上达”,乃“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如研发团队为益友团队,为最佳组合,企业是乐队合奏,益友团队是合唱。
益友君子雅集而为团队,至少有两点:一是“友直、友谅,友多闻”,二是“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闻过则喜之雅量,此对企业研发团队最具针对性。
例,某两位华人诺奖得主以君子益友始,以小人损友终,教训是君子应“乐道人之善”,“见贤思齐”。如子贡与颜回,颜回内圣,子贡外王,个性差异甚大,子贡赞叹颜回“闻一知十”,乃益友间“友谅”,而“乐道人之善”,亦《老子》“为而不争”,此可为两位诺奖得主做人“通鉴”。
诗曰:子贡高风赞颜回,诺奖得住争名位。
企业当弘扬君子益友团队正风,此为君子道长:力戒小人邪风,此为小人道消;那么,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在企业中有何体现呢?
第五讲君子道长 小人道消
——《论语》君子之风管理艺术之道
导言:任何健康向上的企业都应当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之德长风浩荡,企业团队奋发向上;但难的是: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如何区别呢?
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企业知人善任当重用君子,远离小人,《论语》“知人”之“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重用正直君子,效果是“舜有天下,选于皋陶,则不仁者远矣”,重用皋陶一类正直君子,则远离“不仁”小人。
如此则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何为小人,何为君子?在工作实践或企业实践中予以鉴别,《论语子路篇13.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企业君子不以私情之恶,影响量才用人,公私分明,敬企业公事,克己之私,乃“克己”而为“仁”人君子,小人反之。
企业君子、小人如何分配任务?“君子可大受不可小知,小人可小知而不可大受”,此处君子小人无褒贬之意,乃不同档次人才之量才任用,通才与专才分工合作,德、才之不同定位,可为:知者居侧,贤者居尊,能者专职。
诗曰:君子为公易共事,小人营私吹毛疵。
二、鉴人三途,辩人好歹
1、鉴人三途,无所逃遁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此人为什么这么(干)想?怎么(干)想?兴趣爱好是什么?便“人焉瘦哉?”无所逃于天地间。
例一,管仲临终谏齐桓公勿用易牙、竖刀,即此理。
2、人以群分,辩人好歹
某人究竟是好是歹,又众说纷纭时,如何分辩。
《论语子路篇13.24》:“子贡问:‘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企业“众好众恶”争议人物,如何鉴别,从“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可知,同声相求,同气相应,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是真君子“德不孤必有邻”,真小人则“比而不周”。
诗曰:烹子易牙不可用,君子小人同气应。
三、君子之风,管理艺术
企业君子道长,则为“君子之德风”,小人道消则为“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正气扬,邪风去,则雷厉风行而高效。
企业正气正风,管理者“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传。“先之劳之,居之无倦”,率先垂范,敬业无倦。“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邪不压正。
千头万绪,从何做起呢?至少从企业管理修心而言有二:一是当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亦可曰:为“企业”谋而不忠乎,与同僚与下属“交而不信乎”,本职工作“时习之”乎?二是“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
能如此,则管理水平升华为管理艺术,管理乐趣,则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管理艺术之美感享受,岂止精益求精做好管理工作,人生境界心性修炼,亦随之“凤凰涅槃”。此正儒学精神受用,精神安身立命之谓也!
诗曰:管理水平草上风,管理艺术心受用。
儒家为人强调精神受用,为政则强调行王道,弃霸道;那么,霸道与王道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什么可借鉴之处呢?
第六讲霸道制度王道文化
——《论语》王道霸道企业文化之道
导言:儒家为政理念:对内行暴政苛政,对外以力服人,叫霸道;行仁政美政,以德服人,叫王道。企业制度近于霸道,企业文化近于王道。那么,霸道的企业制度与王道的企业文化,各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呢?
一、霸道执政,王道执政
儒家为政有王、霸之分为何?《论语为政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政,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以政以刑”强制,以力服人;“以德以礼”教化劝勉,以德服人,孟子视为霸道、王道。
霸道非儒家仁政,乃苛政、暴政,效果是畏服,“使民战栗”,但求免于刑戳,《庄子》“为恶无近刑”,大法不犯,小法不断,无羞耻心。
“为政以德”王道乃仁政,效果是心服,心悦诚服,有羞耻心,儒家扬王道,抑霸道,法家反之。
霸道乃非常时期,非常手段,乱世用重典;
王道乃正常时期,正常手段,治世用仁义;
一乱一治,霸道、王道各有其长。
例一,秦国统一成在霸道,败在统一后,该王道,却还“其政不易,其道不改”,仍用霸道。
例二,今之征地或城中强拆,该用王道,却用霸道,加剧矛盾,人心不稳。
王道、霸道于为政如此,于企业之道有何开悟呢?
诗曰:霸道统一赖征战,王道拆迁解民怨。
二、霸道制度,王道文化
企业制度近霸道,企业文化近王道。
霸道企业制度,“免而无耻”,不得不如此,于员工则为强制“要我做”,不得不做,人同工具;
制度高压下,制度之奖惩不被员工理解,则有惩无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出工不出力,磨洋工,因为“免而无耻”气不顺,心不服。
王道企业文化“有耻目格”,乃积极主动“我要做”,心悦诚服。
王道之企业文化比霸道企业制度,更能激发员工积极主动性,创造性精益求精。
例一,加加林之“我要做”。例二,某库管之“我要做”。
诗曰:一“脱”登天加加林,库管高升感恩心。
如此说来,似乎如儒家王道高于霸道一样,企业文化高于企业制度,二者究竟是何关系呢?
三、各有其长, 冷热相得
1、制度文化,各有其长
如儒法两家霸道王道各有其长一样,霸道的企业制度与王道的企业文化亦各有其长,概言之,企业初创“野蛮成长”非常时期,制度高于文化;企业立足之后,平常时期长治久安,文化高于制度,稳步良性运作。
例一,某家电企业初始有“不许在车间大小便”制度规定,非霸道手段不可。
例二,华尔街非无制度,乃在人之“免而无耻”,无企业伦理而“小人喻于利”。
2、热的心肠,铁的纪律
热的心肠,乃热的企业文化,“有耻目格”之企业文化,“我要做”之企业文化。
铁的纪律,乃铁的企业制度,是天条铁条。
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如霸道与王道互为补充一样,此理诗谓之“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曰:纲纪铁律火热心,有耻且格永精进。
中国企业王道的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抓住根本呢?从大爱与孝敬的仁孝文化,可汲取有益的思想营养。如何汲取?请听下讲。
第七讲大爱为仁大敬为孝
——《论语》仁孝文化企业亲情温馨之道
导言:某电子企业频发员工跳楼悲剧,这唤起人性高尚,生命高贵之启蒙;三军可夺帅,匹夫尚不可夺志,是什么原因使青春的生命“夺志”而不求生,有纵身一跳呢?就因为王道的企业文化未深入人心,员工无爱无助而绝望。当从《论语》“仁者爱人”的大爱汲取滋养绝望心灵的精神营养,点亮爱的心灯,开启人性的光辉。
一、《论语》生死,员工跳楼
1、《论语》生死,真挚感人
孔门师生不讳言生死,“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为汝死矣!’回曰:‘子在,回何敢死?’”生死相以,患难与共,千载而下,尚为之潸然,真挚感人之余,不禁想起某企业员工跳楼。
2、纵身一跳,缘由何在
(1)企业制度之霸道重压下,员工承受超临界;在“免于刑戳”忍受之后,无法再忍;
(2)企业文化虽有设计,但未深入人心,王道欠缺;制度尚且无法再忍,遑论“有耻目格”。
(3)员工孤独、无助、无望而有屈子之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哀“员工”之多艰,屈子之跳唤起亡国之痛,爱国之热;员工之跳唤醒唤醒企业良知及企业文化人文关怀。
诗曰:回何敢死生死以,纵身一跃长太息。
此员工之跳唤起人性高尚,生命高贵之启蒙,不得不沉思,何以有此生死一跃?《论语》会给今人有何精神安慰?
二、大爱为仁,人心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