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毛泽东诗词 感悟共产党人人性美
内容提要
毛泽东将伟人之大气魄、诗人之大手笔、兵圣之大智勇,浑然集于一身。伟人、诗雄、兵圣之最集中诗意凸现,莫过于数十首毛泽东诗词。“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雄奇瑰丽的毛泽东诗词,以国人诗学而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毛泽东则为诗雄词豪。
国学布道者演讲雄才张诚笃论毛泽东诗词意境如天地之苍茫,江河之奔涌,山岳之岿然,星光之灿烂,是民族文化的奇珍异宝,思想武库、诗作灵河。
张诚笃亲撰讲稿,激情演讲并演绎之毛泽东诗词雄奇瑰丽世界举凡:毛泽东少年情怀“哪个虫儿敢作声”之颖异超凡,青年抱负“谁主沉浮”之鸿鹄大志,“万水千山只等闲”之英勇远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舍我其谁,“盗跖庄硚流誉后”之翻案史识,“孔学名高实秕糠”之打翻道统,“忍将夙愿,付与东流”之垂老暮气,“热泪欲零还住”之一往情深,“鬓雪飞来成废料”之自嘲幽默,“残阳如血”之壮美奇绝,“我失骄杨君失柳”之情满苍穹,……。林林总总,惊心动魄,美不胜收。
第一讲国学精神诗词情绪
——毛泽东诗词之国学神韵
一、毛泽东诗词之国学情绪
1、毛泽东诗词国学情绪吟诵之法
(1)吟诵绝非故作摇头晃脑,细声慢语,据诗词章法及作品内容,或迅疾刚猛如卢纶《塞下曲》,或喜悦幽扬如《勅靳歌》,或悲怆凄恻如陆游《诉衷情》。
(2)毛泽东战友诗词吟诵,如陈毅将军《梅岭三章》第一章。
(3)毛泽东诗词如《七律·长征》之情绪化吟诵。
2、毛泽东书法之国学情绪
毛润之狂草书法与蒋中正楷体书作,皆迥乎不同个性凸现。
3、手书前贤诗词歌赋
二、毛泽东思想与国学
1、《毛选》之军事论著,皆中国战例,中国将帅。
2、从孙武兵法到毛泽东兵法创造性传承嫁接。
3、圈阅二十四史。
4、“本本主义”李德等危害中国革命。
总之,毛泽东思想乃国学精华,特别是孙武等兵学精华与当时当地武装斗争深度契合之产物。
三、毛泽东诗词与国学
1、数十首古体诗词多为豪放之作,大气磅礴,风格与屈子、魏武、太白、东坡、稼轩、季迪等诸贤相近。
2、自言“长着一张大中华的脸”。
3、手书屈子、魏武、太白、稼轩等前贤诗词歌赋
毛泽东诗词乃国学精华,特别是古典诗词精华与作者创作灵感物我相融,“合开成就”之通感佳作。
凡此种种,皆国学神韵也。
要之,其思想集中体现乃《毛选》,情感集中体现乃诗词,思想与情感,文章与诗词皆国学精华在二十世中华大地上薪火相传之华章绝调。
第二讲万水千山七律一首
——《七律·长征》赏析
一、情绪化吟诵及此诗内容背景
1、情绪化吟诵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内容背景:《毛选》“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
诗、文双绝,情感饱满激越,将长征千头万绪,千难万险之事,千言万语难说难描难状难述,化繁为简成一首诗几句话,如作者本人用兵如神一样出神入化,宇宙在手,万化由心。
二、此诗之国学神韵诗艺特质
1、艰难远征与等闲乐观
“远征难”对“只等闲”。有多“难”?军行“圮地”,天上轰炸,地上堵截,却等闲视之。
2、山水之传神写照
“腾细浪,走泥丸”将岿然不动之“静”山,描摹得飞动流走,“腾细浪”又有“苍山如海”山水交融之感。
3、非人而拟人,情态毕现
“云崖暖,铁索寒”非人而具人之情态,以至暖、寒体温之感,实乃思绪之奇异通感,思绪之浮想万端。
4、英雄意志,乐观精神
“更喜”,“尽开颜”乃红军英雄意志,乐观精神。
三、“百尺竿头”试可商榷敲处
1、“水”字重出,不合七律要求。水改“浪”亦重。
2、“更喜”与“尽开颜”意思略嫌重复
第三讲史论抒怀政论绝调
——《沁园春·雪》赏析(上)
一、 苍茫壮阔,大静大动(上半阙)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苍茫辽阔,以北国雪景点明时间、地点。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长城似银色巨龙之蜿蜒莽远。
3、“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之大流动、大奔涌恰成大宁静、大沉寂之对比。
4、“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大河大宁静大沉寂之后,便是大山之舞动,高原之飞奔,“银蛇”及“蜡象”鲜活飞动,大山与高原似蛇象般舞动奔驰在苍茫天地间。
5、“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此乃神奇瑰丽之想像。
前半阙:苍茫壮阔,长城、大河、高山,高原之雪景,无不激情奔涌,以大宁静大沉寂,反衬大奔流大飞动。
二、绝古亘今,千古男儿(后半阙)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乃承上启下过渡句,承上之写景,启下之抒怀。文眼在“英雄”。
2、“恒秦皇汉武”,此“惜“之对像:秦皇汉武外,尚有唐宗宋祖,一代天骄。
3、所“惜”者何?上述千古雄霸之主,开疆拓土,开国定鼎武功差强人意,可惜不是“略输文采”,就是“稍逊风骚”,要么“只识弯弓射大雕”,均欠缺文采风流,譬如没有作者之诗人情怀,诗词佳作;言外之意,诸辈碌碌,惜乎“绛灌无文”也。
三、历史苍桑,风流属谁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与东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及《三国演义》开篇“浪花淘尽英雄”为同调,皆慨叹英雄勋业虽丰功伟绩,然皆苍海桑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不住无常,乃历史之过眼烟云耳。
2、厚今薄古,风流属谁
“还看今朝”者,一反古贤之厚古薄今,扬雄所谓“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贱所贱”,农耕文明“向后看”之价值取向;乃为厚今薄古之与时偕行;提出“今朝”何人为“风流人物”大疑问。
第四讲君师合一舍我其谁
——《泌园春·雪》赏析(下)
一、何人为风流人物
1、 作者自言,风流人物“指无产阶级”
作者不然,读者未必不然。
2、此如佛门之“遮诠”即只说“不是什么”,不说“是什么”,如《金刚经》凡你有肯定,都是“著相”,都是错;再如儒门《论语》中“仁”之内涵为何,从不明说,只说什么不是“仁”,不说什么是“仁”。
二、少年情怀,青年壮志
1、少年情怀 头角峥嵘
《赞天井》诗时年13岁,其“只喝井里水,永远长不大”憧憬乡关外广阔世界。
《咏指甲花》时年14岁,其中“渊明爱逸菊,敦颐好青莲。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志更坚”者,“坚”其远大志向也。
《耕田乐》时年15岁,“农事毕,读书甚馨香,坐待时机自主张”,已“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矣。
咏蛙(时年16岁)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此岂寻常少年,寻常之咏也,“敢作声”之雄霸之气,其心火灵光乍现如闪电,已夺人心魄矣!黎牛之子,头角峥嵘矣。
2、青年壮志我主沉浮
(1)残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岂但游泳乎?乃人生弄潮儿也。
(2)“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时年25岁,战天斗地,青年斗士也。
(3)《送纵宇一郎东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年时年25岁,大丈夫,小天下。
(4)《沁园春·长沙》时年33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青年壮志,问“谁主沉浮”者?自问自答,舍我其谁!
三、披肝沥胆,壮年抒怀
盖天盖地,自自然然自胸中泻出《沁园春·雪》,1936年2月,时年43岁。
此时此际:
1、 红一方面军达陕北,二、四方面军尚在途中。
2、张、杨围剿。
3、纯以武装力量论,乃蒋天下之一小割据也。
4、仅据陕北局部,此地穷山恶水。
……
凡可言状者,皆是艰难困顿,在此千难万险中,雄视秦皇汉武等辈;然有此大眼光,大手笔,大胆识,诚然是君师合一,舍我其谁!
第五讲推翻历史自出机杼
——叛逆者之翻案史论
一、尺幅万里,形象贴切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硚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1、“小儿句”尺幅万里,高度浓缩。
2、上阙史实大要,形象贴切,文眼在“弯弓月”。
二、评反暴君,史识如来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皆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1、“百代”句独具史识慧眼,自出机杼;洞见史像之实质,可谓“见诸相非相”,乃史识如来。
2、以作者自言:诗不能如散文直说,赋,比、兴不可不用而论,此诗略嫌直白,不如《贺新郎·读史》含蓄贴切。
三、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
1、推翻世俗政治标准,彻底打翻政统(正统)体系,将圣君圣人与大盗互为颠倒,显其英雄史观。
(1)盗跖、庄硚、陈胜等皆正统史观主流思想之“盗、贼、寇”,铁定十恶不赦历史罪人,作者赞为“风流人物”,且“流誉后”是流芳百世,而非遗臭万年。
(2)作者与上数“大盗”惺惺相惜,同气相应。
(3)秦始皇“焚坑”,乃历史审判暴君定谳。
“百代”句,彰显秦始皇封建政治体制总设计师、奠基者之丰功伟绩。
2、打破数千年思想标准,完全打碎道统价值观,是非对错全然颠倒。
(1)“孔学”句,一语打破道统。孔学乃道统基础之基础,核心之核心。
(2)“孔学”句乃真实语,英雄创业打江山时,孔学确如“秕糠”;不同于庄周坐而论道之“糠垢尧舜”,开“评法批儒”举国癫狂之滥觞矣。
盛赞贼寇暴君,蔑称圣人,盗跖之“流誉”,孔学“秕糠”等皆闻所未闻,石破天惊之豪言壮语,可谓“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亦可谓“自铸叛逆翻案词”。
第六讲英雄暮年 无可奈何
——词作绝笔《诉衷情》赏析
一、慎终若始,善始善成
《老子》曰“慎终若始,则无败事。……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绚烂至极,至于平淡。宿将还山不论兵,英雄到老皆皈佛。
例一,邓公晚年以无而为,善始且善成。
二、 悲剧暮年,不得善终
例一,齐桓公尸出蛆,不得以礼葬之,祭之。
例二,斯大林,铁托身后事:四分五裂,身败名裂。
三、英雄暮年,无可奈何
诉衷情(1974年)
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下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1、创业千难万难,守业难乎其难(上半阙)
(1)“何曾怕断头”意近“唯有”。
(2)“天下红遍”革命成功,然“靠谁守”沉重的忧患,悲切的疑问。“问苍茫大地,谁之沉浮”之青春豪情,一变而为垂老暮气。
2、身心俱倦殆,忧虑身后事
(1)“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身心俱倦殆,“鬓已秋”者,已非九年前,“鬓雪飞来成废料”之自嘲幽默,乃放翁暮年悲叹之同调:“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与手书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恰成对比。
(2)“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忍将夙愿”念及身后事也,“付与东流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放不下的沉重,丢不开的疑虑:接班人刘、林已无可奈何花落去,元老重臣与政治新宠势同水火,家事欲说还休……,呜呼,“人生易老天难老”,“艰难苦恨繁霜鬓”,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此乃千古英雄暮年同声一叹,亦人生暮年忧患意识自然流露,乃“大成若缺”暮年人生之真切悲悯,忧患沉重之无可奈何。
第七讲 偶涉婉约一往情深
——两首情词赏析
一、偶尔婉约之主张与手书
1、偏于豪放,不废婉约
致书陈毅说,词有豪放婉约,各有兴会,我偏豪放,不废婉约。
2、手书秦观情词“纤云弄巧”柳咏《望海潮》。
二、绵缠悱恻,情泪奔涌
虞美上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1、情愁所困,彻夜未眠(上半阙)
此情此愁正如本词作者手书《红楼梦·红豆曲》“……。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
2、睹月思人,能不潸然
目前“残月”,心中“离人”,惜乎“身无彩凤双翼”,没有理由,“对此如何不泪垂?”
三、一往情深,憧憬幸福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已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年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1、情丝纠结,有过误会(前半阙)
(1)“挥苦”三句,黯然销魂者,唯别离而已。
(2)“眼知”三句,情丝纠结成心结,有过误会。
(3)“过天”四句,心心相印,知音知已。
2、一往情深,憧憬幸福
(1)“今朝”三句,有婉约“晓风残月”景致气韵,点明赶路起始之时间地点。
(2)“汽笛”5句车站分手,别情依依,以“崩绝壁”及“台风扫寰宇”夸张别情。
(3)“重比”2句,憧憬未来幸福,比翼彩云间。
第八讲英雄解诗异代知音
一、自古英雄皆解诗
林宽《歌风台》“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1、毛泽东手书英雄刘邦《大风歌》
《大风歌》乃君临天下,英豪气象。
2、毛泽东名句“不可沽名学霸王”与项羽《垓下歌》有渊源
3、同是事业失败之作,项羽《垓下歌》比李煜之国之音格调高。
二、隐逸菊花入战诗
1、陶潜“采菊东篇下”,菊花定格为超尘绝世隐逸,或李清照“人比黄花愁”之哀愁。
2、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入战诗,千古第一反诗,攻打杀伐,惊心动魄。
3、毛泽东《采桑子·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此“香”乃胜利心绪,胜利氛围,亦千古战词绝调。
4、黄巢《菊花》掀天揭地“敢教日月换新天”之谓也,异代英雄同气相应,有此共鸣。
三、英雄战诗最动人
毛泽东战地作品最惊心动魄者,乃《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上半阙 烈风叫雁霜月,蹄声号声幽咽,肃杀壮美奇绝。
2、“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堪比作者手书李白《忆秦娥》之“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之壮美;前者金戈杀伐,雄奇神勇;后者苍凉幽远。
李为诗仙,毛则诗雄,诗仙“西风”吹落历尘埃,见天地之苍茫;诗雄之“西风”壮战阵声威,有刀剑之气。
第九讲风月无古今 情怀自浅深
——含英咀华与自铸新词之悼亡作品
《诗·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我无尤。”
潘岳《悼亡诗》三首节选: (《文选》23卷哀伤)
第一首“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第二首“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 …。
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胸。”
第三首“徘徊虚墓间,欲去复不忍。
… … 。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不相识,尘满面,鬃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李淑一《菩萨蛮》:
“兰闺索寞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上述悼亡之作,要么悲悼哀伤,要么凄惨愁绝。毛悼亡之作,非但不然,且境界超迈高远。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第十讲风月无古今 情怀自浅深
——含英咀华与自铸新词之梅
南陈苏子卿《梅花落》:
“中庭一树梅,寒多叶未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
宋王安石《梅花》:
“墙角一树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苏、王之作,皆在区别梅、雪之别。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宣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清水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林逋《梅花》诗中句“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是《山园小梅》之题解:林本人脱俗孤傲的人格形像。
唐末诗人崔橹《岸梅》:
“含情含怨一枝枝,斜压渔家短短篱。
惹袖尚余半日香,向人如诉雨多时。
……。”
乃人格化之“含情含怨”。
秦观《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节选:
“清泪斑斑知有恨,恨春相适苦不早。
……。
月落参差画角哀,暗香销尽令人老。”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碾成泥,唯有香如故。”
陆游以梅自况,不屑“群芳妒”而“香如故”。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词,反其意而用之。”(此:“反”乃“反”其哀伤低沉)。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