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谈养生》
主课人:张吉泉
【课程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了。
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都已发现,人类衰老的表现之一就是疾病,而慢性疾病中绝大部分与长期的生活习惯有关,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破译生命的密码,另一方面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课程收益】
通过听课,使参加者了解衰老与疾病的关系,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延缓衰老,从而延长我的生命。
【课程特色】
全是干货,没有废话,思维逻辑清晰,听的懂、学的会,用的到;现场答疑;
【课程对象】
全体人员。
【课程时间】
3个小时/天。
【培训方式】讲解+互动+答疑
【课程大纲】
中西医结合——谈养生
一、古人关于的长寿观点
——汉代《尚书·洪范》里就有“一日寿,百二十岁也”的记载,说明人的自然寿命本是120岁。
——汉代《黄帝内经》也同样认为人自然寿命在百以上。
——孔子《论语》提出“仁才寿”“大德必寿”。
二、现代医学关于寿命的观点
——现代细胞分裂学说也证明,人类细胞一生能代谢50个周期左右,每个周期约需2.5年,依此推算人的寿命也在百岁以上。虽然衰老是客观规律,不可抗拒的,但我们可以延缓衰老。
三、中医对疾病与养生的认识
——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恐伤肾、思伤脾。
1、春季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一场春雨一场暖,仍要注意保暖“春捂秋冻”。
——中医认为,春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与人的情志活动密切相关。
——春季养肝,多食油菜、莴苣、马齿笕。
2、夏季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夏季运动不宜激烈、以室内运动为好,如游泳、快走、太极拳、剑术。
——夏季应清补:薄荷、菊花、沙参、麦冬等清凉生津;绿豆汤(消暑、健脾胃的功效)。
——夏季养心脾,多食苦瓜、番茄、萝卜。
3、秋季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此头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适当的运动,如爬山、跑步、做操。
——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
——饮食:以酸、甘、润为主,梨、芝麻、大枣、核桃、蜂蜜、牛奶等甘润之品,以养阴、生津、润燥,注意补水。
4、《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浮若匿,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季注意保暖:护腿、护头与养肾。
——冬季易发疾病: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哮喘、溃疡病、关节炎,这些与血管的热胀冷缩有关。
——冬季饮食:宜进食温补食品,如葱、姜、蒜、桂圆、核桃,莲藕、木耳等,不食冷食品。
——冬季运动:长跑、武术、滑雪、太极拳、剑术、慢跑、快走等。
——冬季强补:参茸(气、血、阴、阳)
——冬季养肾防寒,宜食温性食物,如茴香、辣椒、胡萝卜。
四、谈女性养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身体盛壮;
——现代职业女性的过量脑力劳动、思虑过多、性生活过早与过频、人工流产、生活不规律、加班与熬夜等,皆伤阴血与肾气,使肾气早衰、天癸早竭(现代医学:卵巢早衰)。
——饮食:少食反季蔬菜与水果,少食油炸食品;
延缓衰老时禁忌羊肉、乌鸡、鸽肉(淫禽)等;切忌暴饮暴食。
——运动:散步、跳舞、太极拳,避免高强度运动产生的大汗淋淋。
——青少年女性应多食黄豆芽以补锌。
——更年期最重要的是心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生活规律;其次要适当运动,如散步、跳舞等。
——女人月经期多食黑木耳、菠菜,补铁。
——老年女性要多补钙与锌,多吃荸荠、海带、萝卜缨。
——老年女性便秘多吃芹菜、韭菜、白萝卜、红薯。
——老年女性失眠多食百合、莲子。
五、谈四季饮食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气”。
——五谷为养 五谷在古代指的是粳米、麻、大豆、麦、黄黍,现代泛指各种谷物。五谷为养是讲谷物是最养生的,而且其具有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
——五果为助 五果同样也是泛指各种水果,“助”在这里有帮助、辅助的意思。
现代研究表明,水果是居民膳食维生素A和C的主要来源,还含有水分、糖、果胶、氨基酸、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
——五畜为益 五畜泛指各种肉类,“益”是补益的意思。对于身体虚弱可以适当进补,但是对于常人不应过多摄入。
——五菜为充 五菜泛指各种蔬菜,“充”是补充、充实、充盛的意思。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药、谷、果、畜、菜等各有自己的作用,他们在人体健康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调整食用的比例,不要偏食,这样才能达到补养人体精气的作用,晚餐一定要少,特别是不能暴饮暴食。
——清补类食品:
鸡蛋白、白木耳、豆腐、薏米、小麦、绿豆、梨、百合、桑葚、蜂蜜、冰糖。
——温补类食品:
桂圆、荔枝、红糖、饴糖。
——平补类食品:
黄豆、小米、扁豆、芝麻、山药、大枣、
花生、白果、芡实、莲子。
——止血类食品:
花生红衣、荠菜、金针菜、百合、莲蓬、藕汁。
——润肠通便类:
甜杏仁、桃仁、芝麻、
松子、柏子仁、香蕉、蜂蜜。
——孙思邈提出:
“夜饱损一日之寿”。
——茶:
历代的本草医著,都提到茶叶可止渴、清神、强心、利尿、消食、解腻、祛痰、明目与益思等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茶是天然保健饮料,含100余种化学成份,最主要的是茶碱、咖啡因、鞣酸、维生素、儿茶素、氨基酸、叶绿素、芳香油、镁、錳、锌、氟等。
茶碱降胆固醇;咖啡因提神解困、兴奋呼吸与心血管中枢;
鞣酸收敛止泻,中和碱性食物,抗菌作用;
六、谈四季药膳
——中医认为:治病三分在药,七分在养,一些食品本身也是药物,如山药、大枣、小米、山楂、因此,强调医、食、养相结合。
——夏季主火热,气温高,多出汗,白天长,消耗大,补少许黄芪、白术、茯苓。
——秋季主气燥,人体易被燥所伤,补麦冬(茶饮)。
——冬季主闭藏,养阴血,食红枣、当归、枸杞。
——不主张用药防病。
——延年方/自制长春膏
人参100克(为细末)、鹿茸20克(去毛,为细粉)、生地500克(另熬汁)、砂仁20克(为细粉)、蜂蜜750克(炼净)。先将生地加水熬汁,去渣,浓缩成黑色稠厚的半流体,加入蜂蜜炼稠,再兑入人参、鹿茸、砂仁三药的细粉,搅匀,再煎熬成膏。
每日早饭前空腹、晚饭后睡前,用温开水或温酒化服1~2匙。补益气血,健体强身。损伤元气者服之除疴去恙,无病体弱者服之健体强身,抗衰防老。
——健体方-颐和春胶囊(中成药)
人参、牛膝、狗肾(制)、锁阳、鹿茸(去毛)、淫羊藿、鹿鞭(制)、沙参、冰片、蛇床子、熟地黄、韭菜子(炒)、覆盆子、附子(制)、路路通。
补肾壮阳,健脑强心。
用于肾阳虚引起的阳痿、遗精等,每服4~5粒,2次。
七、谈天人合一
——春养阳、夏养气、秋养阴、冬养血。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中医认为:气血通,病不生。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汉代王充《论衡》:“长生要清肠,不老须通便”。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强调注意加穿衣物,防止外感风寒,避免自然因素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冬季外出前可以干洗脸,或按摩两侧风池穴)。
——《人生延寿法》:”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情,如忧虑、颓伤、惧怕、贪求、怯懦、嫉妒与憎恨。
——坚持冷水洗脸、沐浴:能延缓面部皱纹的出现,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延缓衰老:
——固肾养精,节制房事。
——节制房事,重在养心。
——调理脾胃,充盛化源。
——咽津吞唾,呼吸调息。
——怡情养性,保养精神。
——谈笑有节,戒除烟酒。
——延年祛病,重在调元。
八、谈睡眠与觉醒
《黄帝内经-素问》:
——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夏三月,夜卧早起,毋厌于日。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重。
——子时必睡(23:00-01:00)
——午时小睡(11:00-13:00)
人在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占优势,体内各项生理机能维持着低速运转,如基础代谢降低,心率缓慢,血压下降,部分血液淤滞于四肢与躯干。
早晨醒来后,呼吸、心跳、血压、肌张力等要迅速恢复常速运转,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此时如果患有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醒后如果立即下床,极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造成猝死。
——早晨醒来要懒床6~15分钟。
——采取仰卧姿势,醒后睁眼2-5分钟,坐起2-5分钟,将双下肢下垂于床下2-5分钟。
在床上可以做一些伸展动作,这样早晨懒床6-15分钟,可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九、谈人生中的危险时期
(一)黎明:人在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是黎明。研究证明,黎明期间,人的血压、体温变低,血液流动缓慢,血液较浓稠,肌肉松弛,容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此时,死亡人数为全天死亡人数60%。
(二)月中:每当农历十五明月高高之时,血管内外的压力差开始增大,这时极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这与天文现象有关,月球有吸引力,它像引起海水潮汐一样,作用于人体的血管中的血液,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三)年末:人在一年中最危险的月份要是12月;调查发现:该月份死亡人数居全年各月之冠,占死亡总数的10.4%,这与气候寒冷,人到岁末年关,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抵抗力和新陈代谢等周期性波动因素有关;同时,很多慢性疾病常常会加重。
(四)人到中年:生理状况开始变化,会出现内分泌失调,免疫力降低,家庭、工作、经济、人际关系等压力增大,种种负担导致中年人身、心疲惫,此时,极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十、谈体质养生
(一)——气虚体质
是指人的体力及精力不足,稍作劳动就感觉疲乏,常表现为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乏少力。
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均可导致气虚,身体过于劳累及过多思虑均可变成气虚体质。
大病之后,过多体力劳动,过度用脑,都有可能导致气虚。饮食上禁过饱或过少,寒热要适中。
可以多吃小米、粳米、扁豆、牛肉、猪肚、鸡蛋、鸡肉等食物。生活上宜少思虑,情绪不要过多波动。
春秋保暖要好,冬夏要平补。
身体和大脑要充分休息,不能过于劳累。
平日可以按摩中脘、神阙、气海以增加补益功效。
体育锻炼可以做适合自己体能活动,如太极拳、太极剑等。
(二)——阴虚体质
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面红潮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心烦眠少、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舌红少苔,脉细数。
情绪压抑,长时间熬夜,常吃辛燥食物,是造成阴虚体质的重要原因。
生活上宜少参加竞争性的文娱活动,节制性生活,生活工作要有条不紊。
多食水果,少吃辛辣。
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等。
运动不宜过于激烈,着重调养肝肾。
打太极拳是较为合适的运动项目。
(三)——阳虚体质
这种人形体虚胖,或面色偏白,手足发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怕寒喜暖。
阳虚体质可由长期服药、长期贪凉,或久病后造成。
生活上注意保暖,多动而不要过于劳累。
夏天不要贪凉,冬天可以温补。
饮食上忌食生冷,多吃温热食物,也可以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以壮人体之阳气。
阳虚体质的人应加强体育锻炼,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
平日可以按摩神阙、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位。
(四)——血瘀体质
凡是具有面色晦暗,口唇色暗淡,肌肤干燥,眼眶黑暗者多为血瘀体质之人。
此多由于七情长期不调、伤筋动骨、久病不愈导致瘀血体质。
饮食上忌食寒凉,饮食调养宜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等,经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以选用一些活血养血的药品。
精神调养对血瘀体质的人也非常重要,因其多有气血郁结症状,培养乐观的情绪很重要。
精神愉悦则气血和畅,经络气血运行正常,有利于血瘀体质的改变。反之,苦闷、忧郁会加重血瘀。
生活上应培养多方面兴趣爱好,多交朋友,多做运动。
体育锻炼宜多做促进血液循环的活动,如交谊舞、太极拳、保健按摩等,使身体各部位都活跃起来,有助于气血运行;少用电脑,防止血液停滞。
衣着上秋冬要充分保暖防止寒邪,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瘀。
平日可以按摩神阙、膈俞、肝俞、委中以改善体质。
(五)——痰湿体质
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倦身重,是痰湿体质的人的明显特征。
多吃少动是产生痰湿体质的重要原因。
饮食调节应多食清淡,宜食用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生姜等;少食肥甘厚味之品以及饮料、酒类,且每餐不宜过饱,不要服用补药。
生活上要少用空调,衣着应宽松;应多交一些朋友,多参与社交活动,适当听一些节奏强烈的音乐。
运动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各种舞蹈、球类等,运动量应逐渐增强,让松弛的肌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平日还可以按摩——中脘、水分、神阙、关元以健脾化痰祛湿,改善体质。
十一、谈养生的注意事项
(一)关于冬藏:不能减肥。
(二)”难经“提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三)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强、欲有所忌(冬至、夏至、大寒、大暑,月食、日食、暴雨、大病、酒后)。
(四)春季多发“嘘”音,养肝护目。
夏季多发“呵”音,养心、治口热舌干。
秋季多发“驷”音,养肺,治流涕、鼻热生疮。
冬季多发“吹”音,养肾、治腰膝冷、阳道衰。
四季常发“呼”音,养脾胃,化餐食。
(五)养生:指自己与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做的事。
(六)节气,指天地气机转换的时候,因此,要多加小心。
(七)春天的病,易出现在头部与精神方面。
春天多吃五谷(陈粮)主生发,是种子。
(八)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夏季多吃汤羹类。
(九)秋天没有养好“收”,冬天易腹泻。
秋季多吃酱类,发酵。
(十)冬季要“适当”饮酒(粮食酿造)。
(十一)多食牛、羊肉会使年轻人性格粗暴,可增加人的勇气,但不会增加人的智慧,且易引发性欲。
(十二)应该吃当地应季食品,而不是吃外地反季食品。
(十三)朋友的友情,是长生大药。
(十四)药补不如食补(可补元气),是药三分毒。
(十五)卧室不要过大,卧室属阴。
(十六)男养精,女养血,只有粮食才能养精血。
十二、谈运动
快走:12分钟一公里。
中医:提倡晨练,微微出汗。
西医:建议晚练,晨练要7:00之后。
运动后的心率+年龄≦170次/分。
每周运动时间5天以上,每次40分钟,其中年轻人剧烈运动达15分以上。
十三、谈食物与癌症
很早以前,人们便注意到高温及反复加热油会有脂肪酸的氧化物、醛、酮及其他热聚合物,存在一定有害分。
——1977年日本学者报道了煎烤或烟熏的牛肉、鱼表面切下的焦痂物质有很强的致突变性,在煎烤动物蛋白如牛、猪、羊、鸡、鱼、蛋及加工的咸肉、火腿中都能检出苯并芘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而豆制品中则很少,微波炉和水煮也不产生这类物质。
——1933年,美国化学家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这类物质。用苯并芘给小鼠灌胃,其胃癌的发生率很高,还有人用烟熏的羊肉和鳟鱼饲喂大鼠,则可诱发恶性肿瘤。
——冰岛居民喜食烟熏食品,城市卖的熏羊肉苯并芘含量为每千克13微克,鳟鱼为每千克2.1微克,农村自家小屋长期烟熏的羊肉高达每千克23微克,很有可能冰岛胃癌高发与这种饮食有关。
——中国新疆天山地区哈萨克族牧民喜食烟熏的羊肉,同时他们也是我国食管贲门癌的高发人群;熏烤煎炸肉食产生的致癌物质与加工的手段和条件有关,在食品加工中,油温过高,动物性蛋白食品经过煎、炸等高温处理会分解出致癌的诱变剂,就是烧烤焦煳的谷类食品也应当小心。
这类物质由于来自煎烤,所以也不会被高温破坏。曾有人用高温加热的油喂大鼠,数月后发现有胃溃疡、胃乳头状瘤、肝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发生,煎炸食品用油必须新鲜,陈油不可长期使用,不应用同一锅油多次反复煎炸食品。
市场小摊贩的油已成黑色,仍在煎炸使用,家庭油炸食物的油必须及时更换。
——研究发现,红薯与番茄后有抗癌作用,红薯要连皮一起吃,而番茄则通过“加热而释放番茄素”产生抗肿瘤功能。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警告,宣布油炸食品会产生致癌毒素一丙烯酰胺,特别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低蛋白食品在经过煎炸、烧烤等高温处理,在超过120℃时会产生丙烯酰胺,动物实验的研究已证明,这种毒性物质可引起生殖问题和癌症。
——在此之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发布过“洋快餐”含有可致癌的丙烯酰胺,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公布这种致癌物质存在于薯条、薄脆饼、烤猪肉以及甜品上的棕色脆皮中和大量煎炸食品中。
世界卫生组织还有规定,即每千克食品中丙烯酰胺不得超过1毫克,但洋快餐中的部分食物可能超标数百倍。
——对炭火烧烤鱼、肉等蛋白食品可引起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大众已逐渐了解,但对油炸淀粉类食品也可产生致癌物则警惕性不高,而且这类食品分布面广,历史悠久,并且形成了诸多传统食品,年迈者颇为赞许,例如京津地区的炸焦圈、炸油饼、炸麻花,西北盛产的炸馓子,河北的炸馒头、炸麻团,东北的油炸糕等。
山东的炸茄盒、炸藕盒、炸地瓜尽管不属于主食,但也涉及淀粉煎炸的加工过程,也值得重视。
淀粉类食品经过煎炸后,不但产生丙烯酰胺,而且维生素在油炸的高温中也被破坏,脂溶性维生素荡然无存。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也大量氧化。
——日本曾有文章指出,家庭烹任在油温达180℃以上时,蒸发的“油烟”气体可致肺癌。
——也有人指出,油温在200℃以上时,甘油会迅速热解失水,产生丙烯醛,产生强烈气味而刺激呼吸道。
——现在研究,其中最危险的是黄曲霉素B,这些霉素主要和肝癌、肾肿瘤和结肠癌有关。实验证明,黄曲霉毒素引起肝癌的能力比致癌物二甲基亚硝胺强数十倍。
——黄曲霉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按粮食的种类分析,花生被污染机会较多,如花生米、花生油、花生酱等;
其次是大米和玉米,也有人发现杏仁、胡桃等干果也容易遭到污染。
从地理分布来看,除东南沿海以外,我国中原大地也是玉米、花生的主产区之一,这些地区肝癌的发病率也不低。
——消除黄曲霉素的主要方法是防止霉变和减少污染。
大米、玉米、花生等粮食作物产量大、分布广,储存任务重,加之我国气候变暖,一旦发生霉变,则致癌的危险性会明显加大,所以谷物进仓保持通风干燥、防止潮湿、及时晾晒有一定好处。
——日光及紫外线能够破坏霉菌毒素,可以酌情应用,做到既能消毒,又能保证粮食质量。
黄曲霉素一怕热,二怕碱,在碱性条件下,黄曲霉素B,可以转化为溶于水的香豆素钠盐;用2%的面碱处理后再用水认真漂洗,也可以去掉黄曲霉素。
——再有,高温还可以使黄曲霉素分解,只要在做米饭时认真处理,可以去掉大部分的致癌成分。
——大蒜又称胡蒜,古时从西域传入。
药性辛温,入脾、胃、肺经,可行滞、消瘀、暖胃、解毒、杀虫。
可治疗饮食积滞、胀满肿闷,脘腹冷痛等症。
每当瘟疫流行,民间便用大蒜杀菌解毒。相传古时一位将军指挥士兵攻城,但城内正流行瘟疫,部队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将军命令士兵大量吃蒜,终于获得全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军购买数千吨大蒜,以弥补抗生素的不足。
——现代研究表明,大蒜含有挥发性物质,如大蒜素,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甚至某些耐药菌和真菌也有抑杀作用,真可称为植物抗生素。
大蒜成分复杂,含有硫醚化合物、大蒜苷、大蒜蛋白、钙、磷等,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增进食欲,促进胃液分泌,对防治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有益。
——研究发现大蒜素可抑制致癌物亚硝胺在胃内的合成,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大蒜含有丰富的硒和锗,是预防肿瘤的重要成分。
——硒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对维护细胞的正常代谢起重要作用,动物试验证明,硒对致癌物诱发的肿瘤有对抗作用。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肝癌高发区人血硒含量偏低,在易患癌的人群中头发中的硒含量也偏低。
一般蔬菜、水果中硒含量不高,大蒜、蘑菇等食品可弥补这个不足。
——还有研究认为大蒜中含硫化合物有促进巨噬细胞和T细胞功能的作用,从而可增加细胞免疫功能,这也对防治肿瘤有利。
——番茄也称西红柿、番李子、洋柿子,原产南美洲,相传16世纪英国公爵旅游时带到欧洲,也可能是从西部传人中国,故称番茄。
中医药膳理论分析,番茄性微寒,味甘、酸;入脾、胃、肝经。
可养阴生津、健脾养胃、平肝清热,适于热病伤阴引起的食欲不振、胃热口渴。
——现代医学检测,番茄含丰富的维生素C,每百克番茄含11毫克维生素C,是苹果的2.5倍,维生素PP(维生素B,)含量在果蔬中也名列前茅,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0.31毫克,除含钙、磷、铁外,还有较多的苹果酸和柠檬酸。
番茄红素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可抑制某些可致癌的氧自由基,防止癌的发生。
番茄也含有谷胱甘肽;具有推迟细胞衰老,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作用。
肥胖者、高胆固醇血症者养成常吃番茄的习惯,对减肥降脂有益,这又是番茄中所含果酸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