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课程大纲) | |||||||||||||||||||||||||||||
第一节
|
系统解读医疗纠纷
|
1.医疗风险,防范第一。
2医疗纠纷的发生因素。
2.1社会因素2.2医院因素2.3患者因素
3.医疗纠纷的防范因素。
3.1整体的防范意识3.2全员的防范行为
3.3员工的防范能力3.4组织的防范制度
|
第二节
|
整体的防范意识——六要
|
1、解释要科学。
2、交待要清楚。
3、思想工作要动情。
4、治疗谈话要认真。
5、签字手续要严格。
6、答复问题要迅速。
|
第三节
|
全员的防范行为——六谨慎
|
1、言行举止谨慎。
2、检查诊疗谨慎。
3、病历书写谨慎。
4、手术用药谨慎。
5、特殊病人服务谨慎。
6、重点病人服务谨慎。
|
第四节
|
员工的防范能力——日常防范
|
1、良好的人文素质。
2、规范的医疗行为。
3、科学的医患沟通管理。
4、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
|
第五节
|
组织的防范制度——处理规范
|
1、及时报告,分级报告;
2、采取措施,减轻损害;
3、允许患者复印病历客观性部分;
4、封存病历主观性部分;
5、封存现场实物;
6、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资料;
7、协商解决后报告;
8、法院调解或判决后报告。
|
第六节
|
处理医疗纠纷的“接待技巧”
|
1、分析事件的性质。
2、分析患方动机。
3、稳定投诉者,缓冲矛盾。
4、作好说服工作,争取理解。
|
第七节
|
处理医疗纠纷的“七个阶段”
|
第1阶段:患者投诉“控告期”;
第2阶段:耐心勾合期;
第3阶段:患者争辩期;
第4阶段:院方对疾病解释期;
第5阶段:患者置疑期;
第6阶段:责任分担期;
第7阶段:终结期。
|
第八节
|
处理医疗纠纷的“八大要素”
|
1、看;
2、听;
3、对策;
4、静处理,灭肝火——控制对方情绪;
5、人文关怀、融合心灵;
6、攀朋、结友、拉近距离、融化矛盾、加深理解;
7、掌握政策、法律攻心;
8、礼让三先,解决问题。
|
第九节
|
处理医疗纠纷的“四种途径”
|
1、双方协商。
2、卫生行政部门调节。
3、医疗技术鉴定。
4、民事诉讼。
|
第十节
|
处理医疗纠纷的“四个不能”
|
1、不能“任其发展”。
2、不能“躲躲闪闪”。
3、不能“见诸媒体”。
4、不能“酿成医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