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背景
今天的中国,创新恐怕是一个最热门的话题。但提起创新,人们一般想到的是创新的结果,如:新产品、新工艺或新的管理方法等;而且,创新往往意味着成本很高、过程漫长以及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等。也就是说,创新效率低一直是无法突破的瓶颈。
创新方法决定创新效率。传统的创新技法是造成创新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少慢差费”则是创新效率低下的最主要表现。其实,只要我们掌握新的创新方法,创新也可以变得“多快好省”。起源于前苏联,发展于欧美,并被喻为“神奇点金术”的发明问题理论-TRIZ理论就是这样一种创新方法学。它利用创新的规律,使创新走出了盲目的、高成本的试错和灵光一现式的偶然。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以大大地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文缩写,是以往发明创造所包含的创新原理和规律的集合。它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疏勒(G.S.Altshuller)于1946年创立,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TRIZ理论成功地揭示了人类创新活动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其中包含诸如: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物质——场分析法、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技术矛盾解决矩阵、40个创新原理等发明问题解决工具,可帮助研发人员在创新设计中获得最优方案。
实践证明,萃智(TRIZ)是最先进、系统和有效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在前苏联、美国、欧洲、日本等许多国家的企业及科研机构广泛应用,解决了成千上万个科研难题和新产品开发创新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创新利器。
二、授课形式
本课程注重知识理解、案例分析与实战推演,为了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整地了解TRIZ的体系,本课程采用如下授课模式:
课程模式 |
比重 |
讲授 |
60% |
案例分析 |
20% |
小组讨论 |
20% |
三、课程时长
系统学习1天(6小时)。
四、课程目标
1.总体了解TRIZ创新理论体系。
2.掌握TRIZ的关键概念和思维方法。
3.熟悉TRIZ理论的理论问题分析工具并掌握理论问题求解工具。
4.掌握TRIZ在实践中的应用策略和路线。
五、课程对象
1.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企业战略管理人员。
2.研发负责人、研发总监、资深研发工程师、技术人员、企业创新管理人员。
3.从事创新及其相关工作的人员,对创新感兴趣的人士。
六、课程内容
1.课程目标
2.学习方式
3.培训安排
4.分组
第一单元 TRIZ简介
1.导入
u创造、创新
u对创新的认识
u创新的基本特征
2.企业创新价值链
u企业创新价值链
u企业创新分类: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原材料创新、市场创新
u企业创新思路
3.TRIZ简介
uTRIZ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uTRIZ的理论体系
uTRIZ解决问题的流程
uTRIZ的应用
uTRIZ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单元 思维惯性及创新思维方法
1.思维过程
2.思维定势
u惯性思维
u线性思维
u权威思维
u从众思维
3.常用传统创新思维方法
u试错法
u头脑风暴法
u形态分析法
u类比创造法
u5个WHY
u鱼骨图法
4.TRIZ创新思维方法
u九屏幕法
uSTC算子
u小矮人法
u金鱼法
uFIR理想度
第三单元 S曲线与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1.系统、子系统与超系统
2.技术系统的进化S-曲线
u婴儿期
u成长期
u成熟期
u衰退期
3.技术系统的进化8大法则
u完备性法则
u能量传递法则
u协调性法则
u提高理想度法则
u动态性进化法则
u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
u向微观级进化法则
u向超系统进化法则
4.进化法则的应用:产品进化树
5.S曲线与进化法则之间的关系
第四单元 矛盾及TRIZ求解原理
1.矛盾的概念及其分类
2.物理矛盾及其解决原理
u常见的物理矛盾
u物理矛盾的解决方法
1)时间分离
2)空间分离
3)条件分离
4)整体与部分分离
u物理矛盾与技术矛盾的联系
3.技术矛盾及其解决原理
u技术矛盾及其表现
u39个工程技术特征参数
u技术矛盾的解题流程
u创新原理的由来
u40个创新原理
u矛盾矩阵
第五单元 科学效应库
1.TRIZ中的科学效应
2.常见科学效应分类
3.常用科学效应举例
第六单元 物-场分析方法与标准解
1.物-场分析方法
u什么是物-场分析方法
u物-场模型的分类
u物场模型的作用
2.标准解法系统
u标准解法系统的由来
u物-场标准解简介
第七单元 ARIZ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1.ARIZ-85C版算法简介
2.ARIZ-85C算法的关键步骤
第八单元 本体论与TRIZ软件简介
1.本体论概述
2.技术系统与本体论关系
3.应用本体论对问题进行概念化
4.常见TRIZ软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