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背景
2022年 10月 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以及新时代十年的工作成果,并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方向战略做出了科学指引。
二十大报告重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基本原则,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 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市场在配置资源上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 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 局中的核心地位。
二、课程内容与目的
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新要求,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把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三、课程收益
1、详细解读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作为理论创新、思想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一个核心原则,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使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落脚点更加明确。
2、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明确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4、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四、课时:6 学时
五、课程对象:
本课程适用各级党政机关、管理部门、业务经营机构、直属单位所属的全员、经营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党务工作人员等学习轮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
六、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面授方式,通过系统学习和解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深刻理解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
课程主题聚焦、内容前瞻丰富,通过个人自学、专家辅学、交流促学,有效贯通,强化理论武装,坚定信仰信念,增强学习培训效果,使参训人员更直观更深刻地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培训课纲]
第一部分 党的二十大会议报告主旨内容解读
一、大会的主旨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二、二十大报告内容(15 部分、32501 字)
1、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2、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3、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4、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6、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7、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8、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9、增强民生福祉,通过人民生活品质
10、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1、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2、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13、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14、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5、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党的二十大使命任务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五、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为民造福
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九、全党必须牢记的“五个必由之路”
第二部分 二十大与十九大报告整体对比分析
1、 增加三大部分内容:科教兴国战略、法治中国建设、国家安全(地位明显提升)
2、 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3、 从关键词出现频率的变化来看:安全、(中国式)现代化、科技等最为重视
4、 使命任务变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5、 两大提法值得特别关注:国家安全与中国式现代化
(1)国家安全的地位大幅提升:未来十年具有决定性意义
(2)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资本推动下的现代化
6、 粤港澳大湾区被置于“一国两制”板块中:更聚焦提升港澳在五大领域中的地位
7、 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单列
8、 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市场日臻成熟,未提及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国企战略重组
9、 供给侧改革被淡化,要服务于扩内需战略
10、房地产:依然是坚持“房住不炒”政策,重点则应在于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方面
第三部分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 总基调:传递中国经济确定性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新发展格局: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2、扩大开放:积极参与数字贸易、数字货币、科技金融、新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全球治理,推动中国标准、中国规则、中国管理走向世界
3、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 优化国内外资源配置,立足产业链供应链确保贸易畅通
4、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监管强化,资源进一步向推动现代化方向集中,以服从统一调配
(1)财政方面:健全现代预算制、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2)在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二、三大战略
1、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粮食安全、农村土地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健全农村金融服务
2、区域协调战略: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3、对外开放战略:守正创新,以制度性开放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
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以及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三、建立正向激励体系,进一步推进深层次的改革
1、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3、聚焦激励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4、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与财富积累机制
四、绿色发展是中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1、“3060”双碳目标与绿色转型发展
2、双碳发展与绿色金融实施策略
3、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与发展模式
五、统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1、对国家安全稳定性、确定性、自主性的重视程度更高
2、银行在内的市场主体均基于“强化安全性、寻找确定性”的理念进行展业
3、金融安全:金融市场、货币政策、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第四部分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砥砺前行,未来可期
一、发展目标更明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强国之路
1、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愿景:五年发展目标,2035 年发展路线图,建国百年
2、碳达峰、碳中和、煤炭的清洁利用等政策为新能源的发展带来动力和机遇
3、依法治国、绿色生态、民生发展、共同富裕、和平外交等中国式现代化
二、发展基础更坚实:中国现在及未来的经济发展更看重质量而非仅关注速度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中国必将更加开放: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起点
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有效提高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是国际体系和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
3、提升供应链产业链水平,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四、党的二十大为中国经济发展建设:赋能和新期待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建设将继续处于核心位置
2、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关键科技领域研发创新,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人才引领驱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4、加快装备制造强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安全
5、行稳致远,稳健安全,谋定而后动,经济发展与转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