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背景
蓝色,就是海洋特色;硅谷,就是高科技。
蓝色硅谷,就是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和产业聚集区。
2022年下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新发展格局全面布局的一年,更是各地政府全面换届之年。在“稳增长、稳投资、稳预期”一揽子稳经济措施强力推出,中国宏观经济将企稳回升,呈现非对称的“W型复苏”的运行特征,并为 2023年中国经济全面复苏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此背景下,青岛蓝谷要持续发力的“3+2”重点产业,落在 4大产业板块和 3大城市功能板块上。即:海洋高技术服务、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 3个新兴产业,海洋文旅、涉海总部经济 2个特色产业的“3+2”产业体系。
二、课程的内容与目的
本课程以宏观经济趋势分析与今年中央出台的一揽子稳经济盘子政策内容为主导,通过 该课程的学习,明晰和了解青岛在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窗口期,从上合示范区到青岛自贸片区, 从高端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海洋产业发展,青岛蓝谷有了新使命, 也迎来了发展新风口,肩负着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 量发展的国之重任,是ft东省、青岛市改革的重地、开放的高地。
因此,需要及时把握政策走向,正确看待当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结构性调整问题,提升工作中分析经济问题能力。对于即墨区域经济发展、青岛蓝谷经济发展、上合组织经贸发展, 以及ft东省的海洋强省战略,则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影响。
三、课程收益
深入分析与解读青岛蓝谷经济新动向、区域经济起势新风口的重要意义青岛加快推进上合经贸和自贸“双轮驱动”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坚定信心,精准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内外并重,稳定预期,突破困境通过学习与培训,树立可持续经营发展与战略意识,科学精准信贷投放
四、课时:6 学时
五、课程对象:商业银行中高级管理人员、支行行长、公司客户经理、零售客户经理、
一线业务人员等
五、教学模式
本课程以在线或面授为主,清晰解读和把握下半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展与调整趋势, 结合当前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基础上,提高对青岛蓝谷经济发展,在 国家开放大局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知,坚定发展信心,坚守风险经营理念,提高业务风险 分析与判断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培训课纲]
第一部分 青岛蓝色硅谷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一、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 1、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
2、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发展定位是:中国蓝色硅谷、滨海生态新城
二、发展目标
建设成为低碳生态、世界一流、国际标准的滨海新城,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
三、发展定位
1、建设国家海洋科技示范区
2、建设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中心
3、建设青岛滨海科技新城
四、发展路径
1、“一核五区、组团发展”:“一核”即蓝色硅谷核心区;“五区”即蓝色硅谷产业区、城市中心区、北部汽车产业集聚区、西部国际商贸物流区、大沽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区。
2、八个重点:产业升级、区域带动、蓝色经济、城乡一体、人才强市、文化兴市、品牌发展、和谐发展。
3、“连滨海、融青岛”:全力打造蓝色硅谷核心区,通过滨海公路与大青岛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与大青岛的深度融合、同城发展。
4、现代工业制造体系:全力打造汽车、发电装备、造船三大机械制造产业链,提升做强纺织服装、家电电子、机械加工三大优势传统制造产业链,培育壮大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
5、“东中西”三面发展:三湾三城
(1)“东线”规划建设 24平方公里的即墨经济开发区总部商务基地,建设成现代化、生态型、宜业宜居的综合性新区;
(2)“中线”按照片区化理念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实施即墨古城复兴计划;
(3)“西线”规划建设新增市场建筑面积 200万平方米中国即墨国际商贸城。
五、具体举措
1、建专业园区,搭转化平台:
构建“平台+资本+基地+专业化服务”全方位工作推进机制
(1)“3+2”重点产业:海洋高技术服务、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 3个新兴产业,海洋文旅、涉海总部经济 2个特色产业的“3+2”产业体系;
(2)“4+3”城市集群化发展:
海洋信息、海洋生物、及鳌ft卫、温泉海洋高端装备 4大产业板块,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
地铁 11号线鳌ft卫站 TOD开发、蓝谷 CBD及海洋文旅 3大功能板块,以城市为基础,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3)加快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中心人才库、成果库转化,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物理空间;
2、应势而生的蓝谷海洋科学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的典范
3、建设硅谷客户金融功能示范区,支持海洋科技产业园发展,实现金融多元化
第二部分 上合组织国家经济贸易发展合作机遇
一、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情况与背景 1、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任务
2、上合组织发展历程与定位
3、上合组织国家经济贸易合作机会
上海合作组织是由 8个会员国、4个观察国、9个对话国组成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人口 34亿,占世界人口的 43%,这是一个有着巨大经济合作潜力的区域组织;
4、上合青岛峰会的内容与意义
二、青岛:上合+自贸“双轮驱动”,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融入新发展格局 1、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
2、国际物流中心:上合示范区拥有“海陆空铁”区位优势,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货物集结,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 18 个国家、46 个城市的上合大通道;
3、聚焦上合国家、RCEP协议国家贸易发展,深入推进高水平外向国际贸易开放,深耕区域协同融合发展,集聚国际资本,建设国际资源配置中心,协同区域联动,提升国际资源配置能力。
三、建设青岛离岸金融中心的核心内容
促进金融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资本项目开放。具体是:
1、税收优惠环境。加大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范围与税收优惠政策,这是基本条件;
2、统一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应达到国际金融惯例标准,符合国家金融监管和自贸区金融准入的要求;
3、专业金融人才和能力:良好的教育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金融人才和金融培训体系。
4、根据青岛“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建设蓝谷经济”相关内容,建议青岛建立或建设一家面向上合组织国际经贸合作的、特色国际业务结算金融平台;
5、加快建设青岛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建设和面向上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功能,积极对接大宗商品的原油、天然气、能源化工品等国际贸易与资金结算提供相关资金聚集平台;
6、国际国内业务联动,推进青岛上合组织国家铁路国际班列和海运国贸易、石油天然气长输管线新通道贸易资金结算平台建设,搭建起国际国内客户间的信息沟通及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全国金融仓储、金融物流标准的供应链金融资源整合;
7、培养和进高层次国际金融人才。全力培养一批能熟悉运用国际金融规则,了解国际贸易实务,同时又具有创新、开拓品质的全方位金融高素质人才。有灵活的用人机制和良好的激励机制,吸引大批优秀国际金融管理人才到青岛工作和落户。
第三部分 2022 年下半年至明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与趋势分析
1、守住底线,今明两年还可能面临八大“灰犀牛”冲击叠加风险
2、房地产政策调整难以从根本上扭转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的局面,短期内房地产市场仍存在加速恶化的可能
3、稳字当头的 2022 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定位
(1)经济工作重点:快速落实一揽子政策和有效需求提升,从供给侧扶持政策向需求侧扩张政策转变,实现向市场型深度复苏的顺利转换
(2)把握新阶段经济复苏带来的信心提振的窗口期,对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进行中期扩容和工具创新
(3)积极有为财政政策:扩张财政资金预算安排,集中出台三大针对消费、投资和产业的“规模性”政策方案
(4)灵活适度货币政策:解决政策利率传导和风险分担机制问题,推动贷款利率下行 4、坚持底线思维,提前建立并及时启用非常规政策工具
面对疫情发展和国际局势的高度不确定性,不仅要考虑到基准情景下的经济下行压力, 还必须意识到今明两年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形,坚持从结构性扩展向总量扩张转变,需要建立 非常规政策储备并根据需要及时使用;
5、民生政策要托底,提高就业弹性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应对经济下行和民生冲击叠加带来的“双重风险”;
6、以构建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为目标,推动国际国内双发大循环和要素市场化改革
7、稳增长与防风险统一
①是把握好疫情防控、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
②加大扩张性政策力度,运用结构性政策加强对微观主体的呵护
③谨慎处理房地产行业等重大风险,防止其风险的外溢和传导
积极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关键在于以构建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为目标,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落地,推出以形成国内市场大循环为导向的新一轮结构性改革,持续释放制度红利,不断巩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不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