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保险回归保障本源”后健康险、重疾险越来越受重视
“银行、保险转型”的重要表现就是由“卖产品”变为“卖需求”
银行销售一线长期将保险卖成理财,需要重新认识保障型产品,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销售这类险种。
【课程收益】
1.了解产品的销售逻辑与客户特征
2.掌握健康险、重疾险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
3.掌握健康险、重疾险的“顾问式”销售方法,技能;
【课程时间】
2天
【课程方法】
讲授、案例分析、研讨、演练
【课程对象】
全体销售人员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产品与客户群体分析
一、产品属性与特点解析
1. 健康险、重疾险是“让保险回归本源”的重要工具
2. 资产配置中的重要工具
3. 健康险、重疾险对重疾治疗的积极意义
4. 健康险、重疾险是医保的重要补充,缓解社会和个人的费用压力
二、客户画像分析
1. 抖音成为用户关注健康险的重要工具(抖音用户9亿人)
1)关注保险的抖音用户与关注健康内容的群体高度重合,年龄为31-40岁
2)该群体同时关注投资、运动、品质消费
3)31-40岁的抖音用户最关注保险与健康,41-50岁次之
4)抖音用户中男性较女性更为关注保险与健康
5)家有儿女的人群对健康与保险的关注度比“二人世界”群体高出近两倍
6)单身的抖音用户对保险与健康的关注度仅为“有伴侣”用户的1/3
7)白领人士对保险及健康的关注度较其他阶层明显提升
8)抖音用户第一关注话题为“保险理赔”
9)养老险与重疾险为第一和第二关注险种
2. 健康管理服务
1)接受过健康管理服务的人达到60%
2)享受医疗健康服务的用户,其保险产品的合同个数平均为3.1个,客均资产管理规模为1万元
3)不享受健康服务的客户合同数平均仅为2个,客均资产管理规模5600元
3. 团体健康险
1)年收入30万以上的62%的人表示单位有团体健康险
2)年收入10万以下的36%的人表示单位有团体健康险
4. 谁在买健康险?
1)80后占比最高,90后增速最快
2)一线城市和三线以下城市更爱买健康险
3)71.9%的家庭保单由女性主导
5. 选择购买健康险的时间
1)三十而立,中年危机的到来
2)有娃以后,想给孩子最好的
3)新冠疫情后,风险无处不在寻求安全感
4)重疾定义修改,甲状腺癌保障的缩水,早买更划算
5)重疾定义的修改让用户决策时间平均缩短了70天以上
6. 用户的偏好
1)90后风险意识最强,投保终身重疾的比例最高
2)男性用户关注心脑血管条款,女性用户关注癌症条款
3)“70后”平均保费最高
4)“90后”投保终身重疾险的比例最高
5)“10后”平均保额最高
6)女性被保人更关注癌症赔付条款较好的产品
7)男性被保人则更关注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类疾病,其次才是癌症。
8)超过16.5%的用户拥有一份以上的健康保障
9)65%的人选择“价格便宜”的产品
10)63%的人选择保险公司的优惠、折扣
11)40%的人选择税收优惠
12)49.6%的用户保额50万
13)21%的用户保额30万
14)99%的用户选择期交
15)“先大人后小孩”的理念深入人心
16)成人普遍选择终身保障,预算不足时选择保障至70岁
17)小孩的保障80%的父母选择定期
第二部分:健康险与重疾险的营销逻辑
一、当前常见的销售逻辑
1.我们一生中患上重疾的概率是xx%
2.重疾的治疗费用昂贵
3.所以要买重疾保险,减轻自己的负担
讨论:这种逻辑能否打动客户?
分析:很多客户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会患上重疾
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解决医疗费用
二、销售逻辑一开始就要正确
1.我们销售的不是保险,而是“解决方案”
2.任何人都有医疗保障的需求,但需求需要我们去挖掘、引导
3.不是所有人都迫切需要健康险、重疾险,需要适当的让客户“引起焦虑”
4. 需求挖掘的逻辑
1)风险意识要让客户舒服的接受,而不是“恐惧营销”
2)需求挖掘——写下自己最担心的事;会有什么后果;应对办法
3)健康险、重疾险的本质是享受品质生活,幸福感来自于安全感
4)健康险、重疾险的销售过程就是生命价值的确认过程
5)健康险、重疾险要针对客户的潜在风险
6) 有房贷、车贷者,患上重疾会带来什么风险
7) 家有老人者,患上重疾会连累到父母老无所养
8) 家有小孩者,患上重疾会影响到子女教育、供养
9) 实践证明,“制造焦虑”用在父母、子女身上效果更显著
5. 针对有医保、团险客户的逻辑
1)重疾带来的损失不仅仅是治疗费用,还有很多隐性损失
2)社医保只是报销治疗费用,但后续的费用却不包含(误工、营养、护理、失能)
3)医保、团险报了医疗费,健康险、重疾险再给一笔钱难道不好吗?
4)医保、团险再好,也只能买一份;而健康险、重疾险就不一样
5)医疗费能报,贷款、子女教育费、生活开支不能报
6)健康险、重疾险能避免理财规划的遇险“中止”
第三部分:健康险、重疾险销售
一、拒绝处理
1. 拒绝处理的原则
1)不争辩,表示感同身受
2)落实客户拒绝的真实原因
3)巧妙提问,让客户引起思考
4)常见的拒绝处理话术参考
“我有医保、单位也买了保险”
“我还年轻,不会生病”
“理赔麻烦”
“保险是骗人的”
“保险不买没事,买了就出事”
“我要去其他地方投保”
5)演练:拒绝处理
2. 促成技巧
1)存在银行的钱表面上是自己的,一部分最终归医院;而保费最终还是返还给我们
2)觉得没钱买保险——假如去医院,借钱也得治病
3)不买健康险、重疾险就像赌博。赌赢了无非节约一笔保费,赌输了则输掉一生。
4)没有保险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有保险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5)给家里留一笔钱好过留一笔债务
6)利用“心理账户”促成,用“愿意花的钱——账户”来买单
7)利用存款利息或理财收益来抵交部分保费,产生不花钱的感觉
8)促成要“销售快乐”,让客户畅想解决了风险担忧后的人生美好
9)健康险、重疾险其实买的是身价
10)先算保额(治疗费用、后续费用、家庭正常运转的费用),再确定保费
演练:促成的场景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