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质量控制》
课程主讲:丁展鹏 课时:2天
课程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蓬勃发展时期,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的过程管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没有好的过程管理就没有好的结果,任何过程从大的角度看都会呈现出一定的统计规律性,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变得有章可循,只要抓住了这些统计规律,质量控制也会变的简单。
本课就是通过分析影响制造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5M1E,找出潜在的统计规律性,进行工序能力分析,并用控制图分析工序质量的稳定情况,创造一个稳定的制造质量。并且通过制造过程的质量检验,加强“三检制”的管理,制定合理的检验计划,确保不接收、不生产、不流出不合格品。达到完美的制造质量控制。
课程收益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能够:
1)掌握现场品质控制的理念!使你的大脑经过最前言的品质控制理念的洗礼。
2)掌握影响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加以分析和解决。
3)掌握分析工序能力的方法,提高工序能力,赢得客户的赞许,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4)掌握控制图的使用方法,稳定生产。
5)掌握工序的质量检验技巧。预防和减少不良品的发生。
6)制定合理的检验计划,确保质量控制及生产的顺利进行。
7)在过程质量改进的初期,可帮助确定现象和改进的机会。
适合对象
制造、生管、物管、品管、制造工程、研发人员、工艺人员等
培训大纲
第一部分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入门教育
1)品质管理发展历程
2)质量的概念及质量的二元特性分析
3)品质管理的重要性
4)现场质量管理之屋
5)TQM全面质量管理介绍:质量和人人有关的意识强化
①“三全一多样”:全面、全程、全员,方法多样化
②基础工作落实:标准化、计量工作、质量情报、质量责任制、教育
6)F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控制不好所付的代价
①预防成本分析:
②失败成本分析:
7)现场质量管理应具备的管理意识
①顾客第一的思想:
②基于三现主义的现场管理:
案例:盲人摸象
③遵循PDCA解决现场问题的流程(戴明循环)
④解决现场问题的优先顺序
⑤现场问题的预防及处理
案例: 神医扁鹊的故事带来的质量控制启示
⑥重视过程解决现场问题的思想
从东西方吃饭文化的差异说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思想
⑦现场质量管理偏差的控制:异常原因与偶然原因引起的偏差分析
8)质量损失的概念及其特性分析
第二部分工序质量
1)影响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5M1E)
2)工序质量的波动及其统计性规律
3)工序质量的管理状态
①受控状态
②失控状态
4)工序质量分析
第三部分工序能力管理
1)过程的定义
2)过程的特点
3)过程的波动分析及其对质量控制的影响
①偶然原因引起的波动及其应对方法
②异常原因引起的波动及其应对方法
4)短期过程能力研究
①定义(CP/Cpk)
②标准偏差的估计
③过程能力的计算
规格中心和正态分布中心重合时(双规格)
规格中心和正态分布中心不重合,发生偏移时(双规格)
单规格状况下的工程能力研究
④过程能力研究的步骤
5)过程能力的判断与处置
①判断标准
②处置对策:根据现状准确处置
提高客户要求,打败竞争对手法
简化检验步骤,削减成本法
维持现状,抓住关键法
加强检验,不断改进法
全数检验法
停止加工,全面改善法
6)影响过程能力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①影响因素的分析步骤
②影响因素的5M1E分析法及处置措施
7)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方法
①调整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
②提高过程能力,减少分散程度(即减小标准偏差)
③修订公差范围
8)工厂中过程能力研究作业指导书案例
第四部分工序质量控制
1)SPC定义
2)控制图的原理(休哈特控制图)
3)工程中常犯的两种错误及检出力
4)控制图的种类及各种控制图的优缺点
5)控制图的用途
6) 控制图
6) 控制图
①控制图的做图方法
②控制图的判断准则:过程异常的8种模式
③各判断模式的分析及对策
7)控制图案例分析
8)群的划分条件
第五部分工序质量检验
1)检验的概念
2)检验工作的内容
标准制定---抽样---测量---比较---判断---处理---记录---改进
3)质量检验的基本任务
4)质量检验的主要职能
把关--预防--报告--改进
5)质量检验的类型
|
划分标准
|
检验方式
|
划分标准
|
检验方式
|
按程序分
|
进货、工序、完工
|
按数量分
|
全数、抽样
|
按体制分
|
自检、互检、专检
|
按破坏性分
|
破坏性、无损
|
按目的分
|
验收和监控性
|
按质量特征分
|
计量、计数
|
按性质分
|
理化和感观
|
按工作状态分
|
首件、末件、成品、半成品
|
按位置分
|
集中、就地、流动
|
按检验性质分
|
可靠性、性能
6)质量检验的管理制度的制定
a) 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
b) 重点工序双岗制
c) 留名制
d) 质量复查制
e) 追溯制
f) 质量统计
7)质量检验计划的制定
a) 制定检验的流程
b) 确定质量缺陷等级
c) 作成检验作业指导书
d) 检验人员的合理配置
e) 检验设备的合理配置
8)质量检验的程序及内容
a) 来料检验
b) 制程检验:首件检验、巡回检验、末件检验
c) 出货检验
9)不合格品的控制
10)合理抽样方案的制订
①桑戴克曲线
②批次合格率的计算
③AOQ平均出货检查品质等级在抽样检查中的运用
④OC曲线及其在消费者风险和生产者风险中的运用
⑤GB/T2828和美国国家标准(日本等同采用)的异同点
⑥电子企业通用抽样方案制订方法(单次抽样)
AQL等级确定
检查水平的等级确定
检查松紧度的确定
学员演练:抽样方案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