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师牛课™©:讲师的精进与自我修炼》
(12天课程,第10-12天)
课程目标:
●系统学习讲师自我精进的方法与修炼的路径;学习讲师的自我管理及技能获取模型的应用;讲师如何进行大量阅读,如何进行输出式阅读,以达到“腹中藏锦绣,一言定乾坤”;
●讲师如何避免“用心躁焉”;讲师的守·破·离——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遵循“守・破・离”过程——这是佛教禅宗的三重境界,也是日本剑道的学习方法,后来发展到其他各个行业。守指的是模仿,继承与遵循,是跟随师父学习本门派的知识,同时恪守门派要求。任何学习的最初阶段都须遵从老师教诲,夯实基础,达到熟练的境界。破指的是突破,变化,是在学透本门派的知识后,再去研究其他门派。这也是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心智逐渐收缩的过程。基础熟练后,试着突破原有规范让自己得到更高层次的进化。离指的是打破常规,独立开拓,是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炼,然后自创一派——在更高层次得到新的认识并总结,自创新招数另辟出新境界。培根说:“求知可以改变人品,而经验又可以改变知识本身。”亦正如武术哲学家李小龙所言“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讲师的自我迭代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自我迭代模式;讲师的成长式心智模式;讲师自身“学习的螺旋”&讲师的单环学习与双环学习&如何产生增量的自身学习
课程大纲及内容(三天)
第一天 |
《牛师牛课™©讲师的精进与自我修炼》
|
09:00
|
■课程互动开场:破冰及初步体验(Ice Breaking)
▲说明:用有趣的体验活动来帮助大家热身,并让每个学员集中到课程的主题及目标上,进入课程的学习中。
|
09:10 ~ 12:00
09:10 ~ 12:00
|
■第一单元:讲师的精进
▲精进的意思是在某方面一心进取。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极致的专注,才有极致的产出。能努力到什么程度,也是一个人才能的一部分专注做一件事做到极致,远胜于把多件事做得平庸。李嘉诚曾说:“当我骑自行车的时候,有人告诫我路途太远,根本不可能到达目的地,我没有理,半路上我换成了小汽车;又有人告诫我说,前方就是悬崖,没路了,我没有理,继续往前走,在到达悬崖之前我换成了飞机,于是我去到了任何我想去的地方。”
•【引导】凡走过的岁月痕迹一直都在&直行不通时,转弯自有抵达的路径
•讲师精进的方法&有些风景,你总要见过了才知有多美
•讲师五大领域全面精进:身体(physical),认知(cognitive),情感(emotional),社交(social),灵魂(spiritual)
•闭环思维 &前期养成习惯,后期习惯造就我们
•【工具】讲师的学习管道模型(学习管道四因素中有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学习失败,这是多因一果关系——如果有某节管道过于细小或者“堵塞”了,学习就会缓慢、停滞不前,甚至学习根本就不会发生。所以,学习的关键就是“打通”每一节管道或“扩宽”每一节管道。)
•低效学习的四种成因&学习无效的原因:学习的质和量都差
•自主自动自发,知行合一,自度度人,形成有套路的行为
•重复输入与输出&自我提升的输出比例法则
|
12:00
|
午餐、午休
|
14:00 ~ 17:30
14:00 ~ 17:30
|
■第二单元:讲师的自我管理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有一首著名的《画竹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画竹诗》形象地描述了他画竹的整个过程——从忠实描摹到只表现竹子独特精神的技艺精进,是技艺的“冗繁”到艺术的“清瘦”。而“日间挥写夜间思”就是其精进的主要方式,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从刚开始画竹的“冗繁”,因为“一枝一叶总关情”,直到“留清瘦”,靠的是大量的练习及反省改善。乔希·维茨金(Josh Waitzkin)在其《学习之道》中总结到:“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的理解。”
•学习的认知神经科学本质&讲师的自我管理
•讲师拓展边界的能力&讲师的自我发现与重塑——“重新定义,重新实践,重新体悟”&“动机落差”决定的讲师境界
•【引导】稻盛和夫公式: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
•【工具】讲师的“放大镜”、“缩小镜”与“哈哈镜”
•“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
•改良过后的德雷福斯技能获取模型&对照自己的技能获取方法
•1万小时定律解释不了的现象&头脑中形成大量知识的结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各学科知识的知识结构。”)
•如何通过自学形成知识结构&大脑的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应用的方法
|
17:30 ~
|
•当天课程总结与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