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面临新形势概述
1.1 信贷业务新形势
1) 经济周期“三期”叠加与银行不良“双升”
2) 外部欺诈和内部人员道德风险“双驱”
3) 互联网金融+,银行“移动化、网络化、信息化”
1.2 操作法律风险的本质与新特征
1) 法律风险的“三大内涵”
2) 监管行政处罚的“拆包制”与“双罚制”
3) 当前因合规问题引发的民商事羁绊的特点
4) 当前因合规问题引发的刑事责任的特点
5) 法律风险与操作风险的内生关系
2 新形势下抵押贷款业务典型操作法律风险管理与实务解析 2.1 抵押权、租赁权、租金质押之争与实务应用
1) 多次转租后租赁权和抵押权的冲突问题化解
2) 多次续租后租赁权和抵押权的冲突问题化解
3) 腾空难问题以及虚假租赁合同问题化解
4) 租金质押产生的质权可否对抗其他银行的抵押权
2.2 最高额抵押项下产品创新与法律风险的冲突化解
1) 抵押物被查封是否确定性的产生债权确定的效力
2) 银行主动查询是否查封还是法院具有通知抵押权人的义务 3) 查询后放款时间差问题的处理
4) 一次授信循环还贷问题的解除
2.3 抵押登记他项权证登记疑难实务问题
1) 主合同展期是否必定需要变更他项权证
2) 主合同逾期是否需要延长他项权证
3) 他项权证登记的权证价值和主合同债权价值的比较
4) 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是否必须在抵押期间内
2.4 破产抵押撤销权、优先受偿权和别除权之争
1) 企业破产法在当前形势下的价值
2) 别除权和优先受偿权的有限性与相对性
3) 抵押撤销权、个别清偿撤销权的运用
4) 案例解释
2.5 新形势下抵押物甑选的法律考量因素
1) 抵押物抵押的合法性问题
2) 抵押物价值的有效性和充足性问题(他评vs自评)
3) 抵押物安全性问题
4) 抵押物执行的可变现性问题
3 新形势下保证贷款业务典型操作法律风险管理与实务解析
3.1 保证贷款保证主体选择的新现象新思考
1) 公务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刑民交叉”问题
2) “国退民进”背景下民资担保问题
3) “社区银行”背景下村委会担保问题
4) 担保公司担保与保证金公共池问题
3.2 保证贷款发放保证程序的新现象新思考
1) 股东会决议审查到底是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
2) 公司股东和股权的最新状态如何查询
3) 实际控制人和隐名股东的调查问题
4) 关联交易和集团公司、国有独资、上市公司担保的区别
4 信贷合同操作典型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4.1 信贷合同生效的意思表示方式的法律思考
4.1.1 签字、盖章和摁手印的法律效力比较
4.1.2 签字、盖章和摁手印的风险控制技巧
4.1.3 签字、盖章和摁手印的效率平衡考量
4.1.4 真假公章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4.1.5 假公章识别技巧、盗用公章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4.2 主从合同法律效力的关联关系
4.2.1 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案导致保证合同无效
4.2.2 贷款诈骗罪的立案导致抵押合同无效
4.2.3 担保合同独立于主合同效力的处理技巧
4.2.4 合同引用技巧与合同补充条款注意事项
4.3 委托代理与表见代理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4.3.1 授权书真实性把握的方法
4.3.2 越权代理、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的识别
4.4 签约主体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4.4.1 签约主体真实性的把握技巧(人脸识别术)
4.3.2 签约主体行为能力的把握(完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1 保证贷款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1.2 保证程序违法导致保证合同无效
1.2.1 案例导入:银行如何审查保证合同签署前置程序的合规性
1.2.2 章程在保证程序合法性审查中的重要性和审查技巧
1.2.3 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和对内担保在程序上的区别
1.2.4 股东会决议过半数有效的含义及股东行使撤销权对银行的风险
1.2.5 银行对股东会决议的签字是负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
1.2.6 不同企业类型对保证程序的影响
1.2.7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如何审查最新股东的真实性
1.2.8 集团关联企业与隐名股东如何识别及风险防范
2 抵押贷款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2.1 抵押物法律属性对抵押效力的影响
2.1.1 案例导入:国内有些省份推出“三权抵押”对银行是喜是忧
2.1.2 银行如何把握国有划拨土地(光地)的抵押风险
2.1.3 集体土地和宅基地的流转属性及一定程度的可抵押属性
2.1.4 城市规划拆迁变化对抵押物的影响
2.2 影响抵押品价值因素的法律思考
2.2.1 房产整体性因素(某公司营业办公用房抵押案)
2.2.2 商铺地理位置因素(某商铺抵押案)
2.2.3 土地价格波动与在建工程因素(某公司光地抵押案)
2.2.4 租赁合同对抵押品的价值影响(某公司写字楼抵押案)
2.3 影响抵押优先权的法定情形
2.3.1 建筑工程款6个月优先权
2.3.2 税收优先权
2.3.3 职工权益优先权
2.3.4 留置权优先
2.3.5 划拨土地出让金优先权
2.3.6 最高额抵押期间因法院查封续贷的法律风险
3 质押贷款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3.1 质押的法律属性对银行授信风控的影响
3.1.1 质押的“三重”法律属性
3.1.2 动产办理质押还是抵押的法律选择(汽车质押vs汽车抵押) 3.1.3 股权质押(上市公司vs非上市公司vs有限责任公司)
3.2 质押创新与监管发展要求
3.2.1 银监会对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战略思考
3.2.2 商业银行质押可供创新的选择(知识产权:著作权、商标权) 3.2.3 美国银行关于质押创新的有益启发
5 《民事诉讼法》及其不良资产风险化解的自力救济
5.1 风险化解杀手锏之一:“转化”
5.1.1 以贷还贷的法律风险及注意事项
5.1.2 展期的法律风险及注意事项
5.1.3 存单止付、限额与质押的运用及风险点
5.1.4 破产保护与和解的法律风险及注意事项
5.1.5 承贷主体与担保方式的变化:转化的本质在于实质性降低风险
5.2 风险化解杀手锏之二:“五权运用”
5.2.1 银行行使代位权的技巧
5.2.2 银行行使撤销权的现实困难
5.2.3 银行行使抵销权的重要意义和技巧
5.2.4 银行行使不安履行抗辩权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5.2.5 银行行使预期违约抗辩权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5.3 风险化解杀手锏之三:“催讨三字经”
5.3.1 周小川:冰棍效应
1)催讨方式的合法边界(隐私权、肖像权与休息权) 2)催讨方式的艺术性(DISC模型与沟通技巧)
5.3.2 催讨之“早”
5.3.3 催讨之“专”
5.3.4 催讨之“坚”
5.3.5 时效管理(主合同与从合同)
1)诉讼时效保护的7种方式
2)诉讼时效恢复的方法
3)催讨通知送达的有效方式及司法有效性认定
6 《民事诉讼法》及其不良资产风险化解的公力救济
6.1 公力救济手段概述
6.1.1 从自力救济向公力救济的转化标准
6.1.2 民事诉讼救济
6.1.3 刑事诉讼救济
6.1.4 刑事附带民事救济
6.2 不良资产民事诉讼技巧与实务
6.2.1 如何起诉,如何选择有效的起诉对象
1)债务人死亡情形应注意的事项
2)债务人逃废债务情形应注意的事项
3)法人人格否认与债务连带的认定技巧
4)假离婚真逃债的诉讼技巧
6.2.2 如何保全:如何通过保全迫使债务人偿债
1)如何查找并控制债务人的资产?
2)如何使用诉前保全和诉讼保全?
3)处置优先权与有限受偿权的冲突:预查封vs首查封vs轮候
6.2.3 如何举证:庭审中债务人常见抗辩理由
1)关于签署空白合同是否影响合同效力?
2)关于贷前调查不充分未尽职是否影响担保合同效力? 3)关于受托支付虚假是否影响担保合同效力?
6.2.4 如何配合法院执行:执行中的及时性、启动型与终结性
1)如何有效变现不动产(房产、土地、在建工程)? 2)如何有效变现股权?
3)如何查找扣划类存款资产?(基金、理财产品、保单、公积金等)
6.2.5 动产与不动产在执行程序中的关键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