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对象】会计主管、投诉处理负责人等
【课程时间】6小时授课+3小时案例研讨
【课程大纲】
一、当前社会背景及监管形势带给银行账户管理工作的压力
1、《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推动“资金链”治理再上新台阶
2、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的发展及“断卡行动”的成果(案例)
3、反洗钱领域的金融监管要求、处罚及趋势分析(案例)
4、涉案账户数量与开户投诉数量“双降”的监管目标
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之初次客户尽职调查
(一)标准尽职调查
1、一审开户文件和印鉴
(1)有效证件及辅助证件的审核认定
(2)瑕疵证件受理标准(案例)
(3)联网核查异常情况处置(案例)
(4)失效身份证应对建议及依据(案例)
(5)单位开户文件的认定及审核
(6)上门开户的风险防控(案例)
(7)利用数据平台提升身份核实效能(案例)
(8)识别并核实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
①受益所有人的认定标准及穿透识别
②多类型受益所有人识别的数据来源
③无法完成受益所有人识别的应对措施(案例)
(9)开户预留印鉴审核(案例)
(10)通过纸面资料分析空壳公司可疑特征(案例)
2、二审意愿
(1)涉及银行账户买卖的可疑开户特征(案例)
(2)个人客户开户理由审核要点
(3)通过法定代表人对谈确认企业开户用途合理性(案例)
(4)开户意愿核实有效话术(案例)
3、三审身份
(1)冒名、假名、虚构代理关系开户的作案手法(案例)
(2)识别冒名、假名、虚构代理关系开户的方法(案例)
(3)冒名、假名、虚构代理关系开户的应对措施(案例)
(4)冒名、假名、虚构代理关系开户的法律责任认定(案例)
(二)强化尽职调查
1、强化尽职调查的适用场景
(1)标准尽职调查发现可疑情形(案例)
(2)客户风险等级异常(案例)
(3)非柜面业务功能的开通与限额提升
2、强化尽职调查的方法
(1)强化尽职调查方法的多样性
(2)实地调查的有效性探讨(案例)
(3)强化尽职调查的方法选择:有效与便捷的平衡(案例)
3、尽调结果的运用
(1)结算账户分类分级管理
(2)加强非柜面业务管理(案例)
(3)拒绝可疑开户的法律、法规依据和沟通话术(案例)
三、持续尽职调查、重新尽职调查
1、存量客户身份信息动态筛查
(1)电话/实地回访(案例)
(2)系统筛查(案例)
2、筛查结果运用
(1)异常账户重新尽职调查(案例)
(2)异常账户的管控方法与依据(案例)
3、特殊情形应对方案
(1)对客户提出合理理由的容忍度(案例)
(2)特事特办的应急方案(案例)
四、业务投诉管理
(一)投诉的预防
1、服务有度:客户预期管理
(1)等待、办理的时长预期(案例)
(2)文件材料要求的说明(案例)
(3)合规是服务的底线(案例)
2、要求有据:易形成客户异议的业务
(1)涉及新规定的业务(案例)
(2)手续复杂的业务(案例)
(3)易引起误解的营销宣传(案例)
3、沟通有法:客户沟通要义
(1)态度恳切
(2)回归日常语言(案例)
(3)有效果比讲道理更重要(案例)
(二)投诉处理实用步骤及技巧
(1)投诉处理三原则
①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②先明确诉求再解决问题
③先管理预期再给出方案
(2)投诉处理的步骤(案例)
①空间隔离 周到服务 安抚情绪 自我保护
②倾听引导 搜集信息 分析诉求 复述内容
③表示为难 提出方案 征求意见 达成共识
(3)投诉处理的闭环
①跟踪回访
②问题整改(案例)
③经验分享
五、案例研讨
案例1:中年女性客户陪同老年男性客户开立工资卡
案例2:因老人没有手机,其子准备办卡转交老人使用
案例3:某工程项目部大量农民工陆续前来办理工资卡
案例4:某咨询管理公司无办公地址申请开立对公账户
案例5:身在国外的企业主委托企业员工办理对公账户
案例6:身在国外的客户因身份资料不全被暂停网银功能